[提要] 广州“医闹”现象渐变为一种利益问题,患者一进医院大门,就带着录音笔,医生也时时提醒自己注意保留证据,医患间信任荡然无存。医卫界政协委员称此种现象责任在卫生部,而媒体则妖魔化医务人员形象。 |
委员诉苦:“患者把医生当‘吸血狼’来防”
委员就“医闹”诉苦,李卓彬建议用法律手段保障医疗工作
本报讯 近期“医闹”风愈刮愈烈,令医护人员颇为苦恼。昨天上午,在市政协机关和金桥宾馆的与会的医卫界委员,几乎不约而同地将分组讨论开成了“诉苦大会”!对此,参加分组讨论的广州市副市长李卓彬表示,“医闹”现象已经不仅仅是医患矛盾的问题了,最后已经变成一种利益问题。
[委员声音]
“‘医闹’不打官司,打人”
“医生这个行业有自己的职业操守,但患者一进医院大门,就带着录音笔、摄像器材,简直把医生当‘吸血的狼’来防。医患间的信任荡然无存,而医生中流行一种说法,就是随时要作好当被告的准备,时时提醒自己注意保留证据。”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金敏委员有些无奈地说道。
对此,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蒋少艾身有同感,“如果出现医疗纠纷,我们打官司好了,但他不打官司,他打人!”蒋少艾说。
农工党广州市委员会在其提案中指出,去年1月至11月期间,广州市各级医疗机构发生因医疗纠纷引发的,有较大影响的患方暴力索赔事件共97件,医务人员受伤36人次,财物损失5426万元。
“‘医闹’责任在卫生部”
来自广州市儿童医院的一位政协委员指出,“医闹”借机围攻医院和医务人员,它已经突破了《治安处罚条例》,但公安部门认为这是医疗纠纷而回避这个问题。让医务人员感到无奈。
对于“医闹”出现的深层次原因,陈志雄委员甚至尖锐地提出,“‘医闹’责任在卫生部!”他表示,卫生部出台医疗纠纷“举证倒置”条例后,医疗纠纷的性质立马变了,“以前都是心平气和地寻求理性解决的办法,但现在患方越来越不理性了。”
陈志雄委员说,有调查显示,医务工作者的子女愿意学医的只有17%了,“环境不好,愿意继承衣钵的越来越少。”
“医务人员被媒体妖魔化了”
昨天上午,当医卫界的委员们热议棘手的医患冲突时,不少委员用“弱势”来形容自己。而处于“弱势”地位的他们,当着与会记者的面毫不客气地指出,医务人员被称为“白眼狼”是被媒体妖魔化了。
然而,与会的领导们却另有看法。李卓彬副市长说,“首先要有法律意识,主动地开展工作,对媒体不是‘堵’而是‘疏’,有问题不能捂住,更不能歪曲,必须做好正面解释的工作。”
[委员建议]
“难不难贵不贵调研后再说”
而来自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周芳坚委员则指出,看病到底难不难,贵不贵,应该先做个调研再说。“美国做核磁共振排队等3个月,病人也不觉得难,尼泊尔专家号一个30美元老百姓也没叫贵。”周芳坚认为,要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单病种收费做个调研,同时将支付的分担形式做个对比,通过这些实际的调研和数据来为管理、改革以及成本控制等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副市长意见]
“总体上不算高也不算难”
李卓彬指出,药价虚高,不必要的检查都不应该,但总体上讲,结合广州的经济实力和保障水平,医疗卫生费用并不算高,老百姓看病也不算难。
李卓彬指出,目前农村医疗欠账最多,到去年为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已达86。4%,今年的任务是覆盖到94。5%,争取2010年实现100%覆盖。
对于医患关系紧张,“医闹”扰乱执业等一浪接一浪的苦水,李卓彬副市长表示,他也注意到,“医闹”现象已经不仅仅是医患矛盾了,最后已经变成一种利益问题。对于患者家属去医院打医生、砸医院的现象,他表示很忧虑。他认为,医疗工作立法应该加快,“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医生和医疗工作的开展。”南方都市报
采写:本报记者 许黎娜 王海军严艳 朱丰俊 李拉 方夷敏陈捷 王卫国 罗斯丁 实习生 陈小晖 葛倩 黄雅熙 李涛 通讯员 齐俊桥 金莹 杨靓 穗仁宣
摄影:本报记者 方谦华 李向新陈以怀 实习生 陈奕启
(责任编辑:rongzh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