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置身桂林市区,不经意地就可看到许多不同档次、规模的珠宝首饰店。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在桂林从事金银珠宝玉石生产销售的单位有1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2000多人。但是,近年来,一些桂林珠宝经营者纷纷将经营的重点转向了外地市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业内人士认为:历史陋习的沉积、营销方式不合理、地方特性的缺乏及技术人才外流等,成为制约桂林珠宝业发展的四大瓶颈。
| |
现象:一些桂林珠宝商外地“脱困”
本报记者韦鸣飞“现在的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了。明年3月,我想将珠宝店开到南宁试试。”近日,一位姓谢的珠宝商无奈地对记者表示。
记者因此注意观察发现,与这位姓谢的珠宝商所持的观点一样的同类还有。实际上,当前桂林市在正阳步行街、西方城路步行街、微笑堂里经营的一些珠宝商,都计划在这两年内将经营的重点转向南宁、深圳、北京等地。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众所周知,桂林珠宝行业的一个重要的进货渠道来源于广东省。这与广东省经济繁荣,能够引进品质优秀的珠宝原料进行加工、能以高薪留住珠宝方面专业人才不无关系。因此从广东方面反馈而来的信息不容忽视。据一位在广东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负责出具珠宝证书的桂林人士钟先生透露,来他这里长年办理进货出具珠宝证书的桂林珠宝商有十多位,都是在桂林市中心销售情况较好的珠宝商铺负责人。据他们说,早在两年前便将自己经营的重点由桂林本土转向了广西的柳州、南宁甚至全国各地,他们在桂林开设的珠宝行经营也仅“维持”而已。
据这些珠宝商透露,桂林大多珠宝店所售出的珠宝价位在1000元左右,在柳州所售出的为2000-3000元不等,而在南宁销售的价位为3000-4000元左右。偏淡的珠宝需求量,使得他们平均三个月左右才会去外地补一次货。一些珠宝商认为,桂林珠宝行业惨淡经营与珠宝商“外流”情况应该归结于桂林经济的不景气。
原因果真如此么?是否还有别的原因呢?
现实:如此解释是否合理?
据业内人士透露,桂林市的珠宝店铺大体上可分如下四类:第一类为针对中外游客而设,规模较大的大多以旅游定点或涉外定点商场经营方式注册经营。私营、合资、独资性质不等。有较强的实力和专门的导购与讲解人员,内部装修考究,富丽豪华,珠宝品种齐全,并与特定的旅行社签有合约,针对的顾客为旅游团体(包括外宾),经济效益颇佳。第二类为商厦(国营、合资、独资性质均有),银行下属的金行、金店。销售对象以本地居民兼零散游客,商场内设珠宝销售专柜或以租赁形式包租给个体户经营,经济效益不如前者。第三类是珠宝玉石集散地,旅游工艺品批发市场,主要经营首饰玉器、仿金首饰成品,品类齐全但是良莠不齐,大多零批兼营,客源有游客、批发商、本市市民等。第四类为街边私营小店,特点为规模小,品种不多,资金少,无固定客源,以守株待兔经营方式卖一个算一个。以上为桂林珠宝经营结构,总的来说桂林市珠宝销售体系和层次是比较合理的,能够较全面地服务于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
此外,桂林市珠宝市场近年来由人民银行和工艺美术部门两大系统专营的垄断经营逐渐放开,允许一些个体经营者参与经营,使珠宝市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格局,市场流通速度进一步放开。
如此的销售体系和层次、巨大的经营群落,辅以桂林的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优势,以其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山清水秀,洞美石奇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八方游客。应该说是具有的极大销售市场的。然而为何桂林的珠宝市场会出现这种惨淡经营和珠宝经营者“外流脱困”的情况呢?
可见,所谓经济不景气和市场有限不能完全的解释这一问题。
分析:桂林珠宝市场遭遇的瓶颈
记者采访了多位长年从事珠宝营销的业内人士,征询他们对桂林当前珠宝市场“惨淡”经营的原因,说法有几种,列举如下。
原因一:历史沉积的陋习造成消费者对珠宝制品销售不信任。桂林早在六七十年代就有经营金银珠宝玉石字画的历史。在早期的旅游市场尚存在管理缺陷之时,一些不法珠宝经营者以次充好或漫天要价,然后以30%-50%的提成率给导游或司机提成。一般都是游客前脚离开,后脚就兑现。除提成外,商场还要向司机交“停车费”,每辆车50元到100元不等。对国外团,商场还给导游“人头费”,不管游客买不买珠宝。这样的“运营”方式沉积,给桂林的珠宝市场造成了不良的信任危机。
虽然有关部门对桂林市珠宝市场进行了整治。例如: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从2003年便规定,任何从事金银珠宝玉石经营的单位,必须有50%的从业人员通过该行业的技术业务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到2004年“五一”黄金周前所有从业人员必须全部取得资格证书,否则取消经营资格。但还是发生问题—2006年上半年,桂林市工商局旅游管理分局执法人员对北京游客郑某投诉疑买到了非天然的翡翠手镯的一起案件进行调查,经广西首饰制品质量监测中心检验后,确认漓江文化艺术中心×珠馆珠宝商场有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商业欺诈的违法行为,对其处以罚款2000元的行政处罚,并责令其退回北京游客郑某二人的购物款4200元。这些措施的实施,虽然严肃了桂林珠宝市场的正规运作。但是过往“陋习”的沉淀难免在社会各界的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印象,这样的印象不是短期内所能扭转过来的。
原因二:暴利且单一的营销方式让消费者“看透”。据一位曾参与珠宝营销策划的业内人士透露,一些珠宝店的“营销方式”“暴利且单一”。他们采用的“营销方式”大多为先将各珠宝产品进行大规模提价,然后将折扣定为3-4折甚至更低,同时以各种“抢眼球”的形式告知消费者,并以赠品在终端进行“强力”推介,以谋求暴利。
类似的方式还有,鱼龙混杂,以次充好,甚至以人造品或赝品充当天然品,或利用模棱两可的商品名称欺骗消费者(如澳玉、马来玉、苏联钻、美国钻)。国营商店出售翡翠B货仅注明为优化品(按国标规定,翡翠经强酸碱处理又经浸蜡充填树脂后应在商品名称前注明处理字样)。由于此行业经营的商品价值高,并且鉴别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过去对此类商品没有一个规范的销售和监管标准,于是出现了商品标识混乱,“南非钻”、“泰国玉”、“水晶工艺品”等等想怎么标就怎么标。这样虚假、落后营销方式,刚开始的确能吸引众多的消费群体,但是使用的次数一多,消费者心中便对珠宝的标价越来越不信任,自然不会“入局”。
记者手记:希望桂林珠宝市场做大做强
桂林作为国际旅游文化名城,有着良好的购物环境和广阔市场潜力,这样的天时地利得之不易。当前珠宝市场上一些错误经营方法和手段对整个市场和行业发展均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坚决取缔和整治,这样才有利于行业的生存发展和长远利益。凡业内有识之士都应该行动起来抵制此种不良行径,共同营造一个健康、良性的珠宝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