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发展了,才能走出城市发展的瓶颈。否则城市发展再大,中间是空的,是没用的。中间问题最多,矛盾积累也就多。”
“中调”是今年政协会议的一大焦点话题。昨日,政协委员、荔湾区副区长江东透露,该区已对城中村进行了半个月的深入了解,关于城中村推进的新思路也已经初步形成,在经过多方讨论后预计不久即将实施。
| |
记者:城中村改造下一步计划从哪方面入手?
江东:据我了解,荔湾区已有了关于城中村工作推进的思路。我那天去看了下,感觉到思路很新。原来政策不到的地方如何去衔接,如何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对工作的操作方式也有所创新。对于城中村的改造目前全国都没有经验,所以必须要有先行探索的勇气。
记者:政策不到的地方是指哪些方面?
江东:比如原来是农村道路,如果按照城市管理维护的话就涉及维护费问题,市里没有将其划入整个管理中,城中村的道路就变得无人问津。
还有农村学校问题。原来都是村办学校,都是农民集中建的,没有产权,连规划文件都没有。没有产权整个城市管理怎么建设?我想广州在这方面如果做出努力的话,在全国都有领先意义。
记者:现阶段您还比较关注哪些问题?
江东:医疗。比如原来的农民如何成为市民?又如何作为一个市民来享受医疗服务?
此外,我负责的是教育。原来芳村有16间村办学校,并入后如何与原来老城区的发展水平同步?我们当年的村民的孩子能享受城市的待遇水平吗?
我们正在考虑,他们的核心问题是产权问题,只有产权才能解决它的真正归属。比如建楼,没有产权连水电都不能提供;没有产权,就好像跑到别人家搞建设,所以我们觉得要把产权关系在城中村改造中一起考虑。
采写:本报记者 许黎娜 王海军 严艳 朱丰俊 李拉 方夷敏 陈捷 王卫国 罗斯丁 实习生 陈小晖 葛倩 黄雅熙 李涛 通讯员 齐俊桥 金莹 杨靓 穗仁宣
摄影:本报记者 方谦华 李向新 陈以怀 实习生 陈奕启
图:
市政协委员、荔湾区副区长江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