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4点,六安双墩1号汉墓,石椁清理完成之后,外棺顺利被揭,但由于主墓室“棺中套棺”,主棺还剩
一层内棺,真正打开要至今天下午。专家称,从文物保护的要求出发,开棺选择在光线比较柔和的时间段,以黄昏为宜。
| |
精美纹饰延缓内棺开启
昨天下午,在吊起的外棺盖板和侧面,考古专家发现了精美的梯形纹饰,这样图案同样出现在内棺盖顶。此外,内棺的顶部发现了6面铜镜以及多颗泡钉。“这些泡钉呈四叶纹,兼有固定和美化作用。”据本次考古带队专家汪景辉介绍,泡钉主要用于固定纹饰,但由于顶部的淤泥没有清理完毕,现在还不能看清具体是什么纹饰。
据了解,在昨天上午对于石椁的清理中,考古人员从大量碎石和泥土中发现一枚五铢钱、数枚纹钉以及两颗直径4毫米的玛瑙珠。汪景辉称,这些本该在内棺的珍贵文物,应该是盗墓者离开时留下的。
此外,在外棺被打开后,内棺的正中央发现了一个直径为30厘米左右的洞。根据洞口的大小,考古人员判断该洞是盗墓者从内棺向外开凿的,这表明盗墓者在对内棺进行了偷盗之后,还试图到外围进行偷盗。“幸好内棺木质更为坚硬,偷盗者由内而外的敲凿未能成功,这很可能是外藏室大量青铜器得以保存的原因。”汪景辉说。
在整个六安王陵的挖掘过程中,由于多次出现在相同规格的汉墓中没有的结构,考古工作多次延缓。昨天内棺顶部发现的大量纹饰,也将使清理与绘图工作持续较长时间,因此内棺打开最早要到今天下午。
洛阳铲探出新坑
在主棺进行清理的同时,考古人员利用洛阳铲又在双墩1号汉墓东墓道南侧发现了一个坑。据了解,此前,在西墓道的南侧和东墓道的北侧各发现了一个车马坑,“但南侧的这个坑,尚不能确定是车马坑还是陪葬坑。”
昨天下午,记者看到专家正用洛阳铲测量该坑需要开挖的范围和深度。“是五花土。”专家用手细细辨别洛阳铲上的土质。考古碰到五花土,就是一个线索,说明某块区域一定被人为动过了,“不是有墓葬,也至少说明地下有宝贝。”
“一般来说,根据洛阳铲挖得的五花土遍布的范围,我们可以确定需要开掘的墓葬面积;而根据洛阳铲挖到青膏泥的深度,能确定墓葬的厚度。”正是按照这样的标准,在前期勘探之后,双墩1号汉墓确定了目前的开挖的范围和水平线以下10米的开挖深度。
“青膏泥是墓葬最底部的一层土,根据青膏泥的判断开掘深度,误差不会超过5公分。”在考古过程中,确定墓葬挖掘的深度大有讲究。“如果挖掘过深,会完全打乱墓葬结构。”
开内棺要防有毒物质
按照计划,今天下午将开启1号汉墓的内棺。据负责本次考古文物保护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传勋介绍,在内棺打开之前,有诸多准备工作,最重要的是防止棺内有毒物质伤害到考古人员。
“高规格的墓室中往往暗藏机关,负责现场操作的考古人员必须有所准备。”袁传勋说,由于墓室已经被盗墓者光顾,机关可能已经破解,但不能排除棺内依旧有有害的化学物品,“诸如水银和用于防虫、防腐的物质。”
记者在现场看到,内棺木质保存完好,质地的光亮度超过“黄肠题凑”的木质。考古人员表示,从内棺的保存状况判断,棺木时中应该安放了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和霉菌侵入的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有害,考古人员将做好应对准备。”此外,由于内棺中可能有丝织品、漆木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从文物保护的要求出发,开棺选择在光线比较柔和的时间段,以黄昏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