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2日电22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教育系统2006年10件大事。
1、“两基”人口覆盖率达100%。
黑龙江省1986年启动“两基”工作,1994年开始,省按评估验收标准陆续对145个县(市、区)和企业办学单位的“两基”工作进行了督导评估验收。
2、三大工程助推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2005年投入资金1.4亿元完成一期工程,受益学校达4576所,覆盖率占全省农村中小学的35%的基础上,2006年投入1.19亿元,启动二期工程,在63个县市的3624所学校实施,全省农村中小学受益面将达到70%以上,覆盖到除牡丹江、绥化以外的所有市县。2007年启动三期工程,覆盖率达到100%。
危房改造工程:全省投入危改资金10.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集中投入7.6亿元,地市投入2.6亿元,改造D级危房113.9万平方米,共建设校舍面积120.9万平方米,并落实了2007年以后年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建立了校舍维修改造资金长效保障机制。
支教工程:全省选派2705名教师到乡村学校开展支教工作;落实农村“中学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51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参加此计划并签订协议先期到农村任教;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省送教师培训下乡三个县20多个乡镇,培训农村教师1700人;建立20个城市和农村教师对接培训基地;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开展远程培训试点,培训农村教师3000多人。
全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黑龙江省召开,省政府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并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对中小学办学、招生、课改实验区中考管理、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职成教育为农服务力度加大。
认真贯彻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黑龙江省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精神,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改革中职招生办法,实现了中职扩招15%的硬指标,各中职学校招收新生近17万人;充分发挥123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及综合中学的作用,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学校达3634所,培训农村劳动力约110万人次,配合其他部门培训200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近45万人次,安排部署了农村初中后近25万人的培训任务。
4、“村村大学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继续实施作为省委“10项利民行动”重要内容之一的“村村大学生计划”,2006年招生1841人,截至目前共招收学员近6000人,2004年入学的首批2095名学员于2006年初毕业返乡,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2004年以来还选派大学生志愿者2348人到乡村工作。
5、全面启动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
加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省级重点学科达23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5个,在全国名列第九。全省共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3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7个(覆盖二级学科博士点23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10个,形成了学科齐全、分布合理的学位授予体系。继续大力倡导高校与大企业联合建立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到目前为止,共有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37个,总计联合培养研究生426名。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和提高,开展了第二届高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表彰工作,评选出省级教学名师奖教师39名,其中4名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开展了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师团队评选工作,评选出73名优秀导师,22个优秀团队。评审省级精品课80门,获国家级精品课8门;评审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00个。继续实施“长江学者计划”和“龙江学者计划”,到目前为止,已从海内外公开招聘特聘教授40人、讲座教授11人,加强了我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顺利完成了6所本科高校、5所高职院校、15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确定了5所省级示范性建设职业学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6、167.5万名家庭贫困学生受资助。
积极落实“两免一补”工作,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112万中小学生和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免除杂费8750.6万元;落实中央免费教科书专项资金8300万元的政府采购工作,为82万农村贫困学生提供了免费教科书;安排寄宿生补助资金3013万元,对12.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寄宿制学生和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给予了生活补助。同时,下拨国家和省级高校奖助学金3051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近2万名;下拨中职贫困学生助学金3000万元(含国家拨付2100万元)资助中职贫困学生10725人;出台《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意见》,规定省级财政每年从职教专项经费中安排不超过30%的资金用于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学生助学奖学金。截止目前,全省各级政府助学金累计达到5.1亿元(含“一免一补”中21个贫困县转移支付资金和高校及中职贫困学生的奖助学金),其中省级政府投入2.9亿元,市地政府投入1.16亿元,社会捐助1.04亿元,共资助贫困学生167.5万人。
此外,截至2006年底,向省属高校的27638名贫困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21131万元,其中06--07学年度上学期共向12979名贫困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6013.69万元。
7、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受社会赞誉。
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把各学校招生资格和计划、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学生入学条件等通过新闻媒体、教育网向社会全部公开;考前对考试工作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和教育,并选派33名干部深入到高招考试各个环节,特别是重要岗位进行全程监督检查;开辟咨询信访接待大厅,畅通信访、咨询渠道,多次公布剩余计划,实行网上补报志愿,降低线上考生落榜率等。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了“阳光招生”,实现了高校招生公正、公平、公开,赢得社会、群众的广泛赞誉。
8、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截至9月1日,2006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76.69%,超过全国平均就业率(71.8%),其中到基层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采取灵活方式就业、自主创业和参加国家、地方项目的志愿者占47%,实现就业人数6.65万人。
9、中国俄罗斯年黑龙江省教育界活动圆满成功。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远东大学联合研究生院在黑大揭牌;首个由黑龙江省属大学建设的孔子学院——黑龙江大学与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共同建设的“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揭牌;陆续举办龙港俄高等教育展、全省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大赛、全省中学俄语教师技能与素质大赛、俄罗斯与东三省中学生夏(冬)令营、第六届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大学校长论坛等活动,并承担教育部中俄大学生艺术节、中俄大学生青年论坛、首届中学俄语教师素质与技能大赛、“汉语桥—美国中小学校长访华之旅”等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10、全力打造安全文明和谐校园。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宣传全国和黑龙江省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开展了师德建设“十佳个人”和“十佳集体”评选活动;注重了师德教育的导向作用,把师德教育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师职务评聘、骨干教师评选、教师资格认定、评奖评优、教师培训、平时工作考核等工作中,突出师德建设内容,对于师德有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在伊春召开黑龙江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议,推广伊春市的“四自五爱”德育工程经验,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纳入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把中小学德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在全省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开设新课程,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举办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班和普通高校学生工作干部首期培训班,452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100余名高校优秀辅导员接受培训;成功举办中国心理咨询发展峰会,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名义印发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加强对安全文明校园开展情况的考评,推荐国家级安全文明校园7所,评选省级63所、市地级796所。作者:廉世民李笑冰来源: 东北网 编辑: 张昭国 内 国 际科 教 娱 乐社 会 体 育专 题 法 治
相 关 新 闻:
·····
综 合 新 闻:
· 中央国务院出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决定全文··· 一出马就领跑 胜算几何· 伊朗开始军演 两航母 三面包抄····米兰平球皇马客场险胜··· 构建和谐龙江····进入专题····················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