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黑龙江日报

大庆GW1205钻井队叫响非洲:2006龙江记忆之十(组图)

钻井队队员教外方雇员使用呼吸器。
钻井队在苏丹施工的第一口井。
罐头、咸菜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当2007年的第一缕曙光来临的时候,在遥远的北非苏丹南部,一块荒凉、燥热的土地上,有着光荣历史的大庆GW1205钻井队成功地钻完了第九口井,队员们振臂欢呼,整日围在他们周围的热带蚊子、马蜂、毒蛇……“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近日,记者走近几位回来休假的GW1205队队员,听他们讲述一个个鲜为人知的苏丹艰苦创业故事。

  再难也要按时拿下第一口井

  2006年3月20日,首次走出国门的GW1205钻井队抵达了苏丹3/7钻井区块GVBDIM—1号钻井区———一片与世隔绝的热带森林。
不顾旅途劳累,20几名队员人拉肩扛,当天就将能装满110辆卡车的钻机设备从集装箱里卸了下来。

  然而,一个又一个难题,摆在了大家的面前。在海运途中,由于3台柴油发电机、MCC电柜等设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破损,使钻井设备的安装调试一时无法进行。还有不到两个月,苏丹的雨季就要来临,如在此之前不能完井,钻机设备将被困井场。在这种情况下,甲方认为按时完井已根本不可能,建议井队最好撤出井场。

  1205队第18任队长、井队项目经理李新民急了!他对大家说:“铁人队伍走出国门,不能见难就退,既然来了,就不能丢国家的脸!”

  他带头签下了“军令状”,并将全体队员分成了两组,24小时昼夜不停地抢修、安装、调试设备。柴油机师孙泽轩、文怀春为尽快把受损的柴油机修好,每晚只睡四五个小时,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们的体重都减了数公斤。

  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GW1205钻井队成功地打下了这口“海外第一井”。从4月13日开钻,到4月28日完井,进尺1600米,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甲方验收时,对GW1205队高质高效完成任务的壮举,赞不绝口,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功勋钻井队GW1205,向世界叫响了铁人品牌!永不褪色的红旗,在苏丹的大地上高高飘扬!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2006年4月6日,在检查电控房时,发现一块电容板在运输中被损坏,18块电容从板子上掉了下来,怎么办?等配件要半个多月时间。工程师岳保国与电器工程师伊兴刚等人凑到一起研究对策,两天两夜没合眼,小心翼翼地搜集齐了所有砸坏的部件,然后,把每个电容清洗、精加工一遍,并将电容板装到电柜上,保证了正常运转。

  将3512B型发电机与3512A型发电机匹配在一起使用,这项工作从来没尝试过。由于海运途中进水,带来的三台3512B型发电机有两台不能使用。无奈,4月8日,他们从同在苏丹施工的辽河井队,借来了一台即将返到喀土穆大修的3512A型发电机。如何让控制系统“指挥”两台不同型号的发电机?这让大伙儿费了不少脑筋,最后,他们试着拆掉两个电阻后,终于可用了。但是,当拉到4000千瓦以上时,里面的水仍会往上窜,不及时降温将有报废的危险。柴油机师文怀春说,在打第一口井的时候,每天24小时用水枪不停地往机器外面浇水降温,冒着40多摄氏度的酷暑和震耳欲聋的打钻声,连喝水都不敢眨眼睛。就这样,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与当地雇员沟通急出满脸汗

  5月底,离GW1205队不到50公里的辽河井队搬家,其经理连人带车被当地武装分子劫持,扣留一天一夜后,才被营救出来。据一些队员讲,苏丹南方枪支泛滥,武装派别较多,开车出去,随时都有被征用的可能。

  然而,在苏丹施工,比恶劣的工作环境更令人感到头疼的,就是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沟通与交流的不畅。井队的20几个雇员除了当地苏丹人之外,还有伊拉克人、菲律宾人、巴基斯坦人……可以说,是个“多国部队”,他们大都讲阿拉伯语,只有20%%的人能听懂英语。其中,没干过这一行的雇员占90%%以上,有的以前就是放牛、放羊的,受教育程度较低。

  最开始,大家只能先与雇员中英语较好的人沟通,再由他转述给其他人,像拧螺丝这样简单的小活儿,也要反复教上两三次。为方便交流,大家一有时间,就向雇员学习阿拉伯语。一段时间下来,从基础的专业工具到复杂的操作程序,队员们已经能够熟练地用阿拉伯语说上来。

  为尽快提高雇员的操作水平,队员们一对一、一带一,每人负责一名雇员,对他们进行传帮带。架井工牛红军负责外焊工巴利克,在施工中手把手地教。一次,巴利克在操作液气大钳时,卸后忘记看压力表。随后,就在这个技术环节,牛红军不厌其烦地教了他五六十遍,巴利克深受感动。在苏丹,队员与雇员之间形成了亦师亦友的融洽和谐关系,有效地促进了钻井施工的顺利进行。

  毒蛇蚊虫一笑过

  凌晨2时,茫茫的苏丹原始森林中,漆黑宁静的夜见证着GW1205队轰鸣的钻井声。钻台上,人们却怎么也找不到机械师赵建安。这里“盛产”各种型号的大型昆虫,它们迎光而上,密密麻麻的爬满了赵机师的后背,我们根本就看不到衣服的颜色。这就是他“失踪”的原因。

  这里地处赤道附近,气温达到四五十摄氏度,昼夜温差很小,蚊虫密布,恶劣的自然环境真正考验着每一位GW1205队的成员。

  司钻曹延岭说:“当踏上苏丹的一刹那,滚滚热浪,简直令人窒息。施工开始后,钻台上更热,足有60多摄氏度,扳手掉在地上,不戴手套根本拿不起来。”

  每次完井之后搬家,对GW1205队来说,都是最艰苦的工作。由于天热,队员们大量出汗,中暑的很多,身上穿的工衣,基本上是干了又湿、湿了又干。顶驱工程师岳保国说,为防止中暑,每天每名队员都至少要喝下十几斤水,有时肚子胀得难受,感觉水都到脖子了,但还是想灌上一大瓶。后来咨询医生才知道———这叫“水中毒”,就是由于高温出汗,体内缺乏无机盐、糖类所致。

  野蜂蜇人是常事,出门遇蛇不稀奇;土豆一吃大半年,疟疾瘟疫在身旁。这就是GW1205井队苏丹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这些英雄铁人的好儿女,用他们的“钢筋铁骨”,牢牢地搭建起一个个象征力量与雄魂的井架,屹立在非洲之巅!

  采访感言

  46年前,铁人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靠人拉肩扛、脸盆端水,在大庆开钻第一口油井。46年后,GW1205钻井队高举铁人旗帜,在遥远的非洲大陆,一片茫茫的原始森林、荒漠上,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和空前恶劣的环境中,他们打出了“海外第一口井”……

  这群大庆汉子以坚不可摧的钢铁之躯,闯过了设备短缺、沟通不畅、高温中暑、蚊虫叮咬、毒蛇侵袭、孤独寂寞等一道道难关;这群铁人的后代用坚毅与豪情,用汗水与泪水,换来了滚滚流淌的黑色血液,换来了异国他乡的声声赞扬。

  2006年,1205钻井队实现了多年的梦想,他们使铁人精神在北非苏丹弘扬,铁人品牌正在向世界叫响!

  如果这个故事打动你请投上一票

  投票方式

  移动用户:编辑YZ+发稿序号或文字内容,发送到0967077,1元/条,每部手机限投50票

  联通用户:编辑SC+发稿序号或文字内容,发送到8967057,1元/条,每部手机限投50票

  小灵通用户:编辑SC+发稿序号或文字内容,发送到1919157,1元/条,每部小灵通限投20票

  (黑龙江日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苏丹 | 岳保国 | 牛红军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