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雷
宏调或将转向控制流动性过剩
“2007年,中国经济还会继续保持10.5%的高速增长。”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代表了大多数经济学家对中国未来一年经济形势的乐观预判。
1月20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2007年第一次经济形势讨论会上,这种情绪得到了集中体现。
袁钢明的坚定信心来自他对国家宏观调控部门真实调控目标的判断。经过4年多的跟踪研究,袁钢明认为国家的宏观调控部门内心的目标就是保持10.5%,甚至是接近11%的增速。
一个例证是,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当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并没有像年初说那是一个危险和过热。
在袁钢明看来,中国经济目标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使失业率降低,如何使结构得到改善,如何使人民生活和人民收入得到提高,而这些方面的问题必须要建立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之上。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同样表达了非常乐观的看法。他认为,2007年中国基本经济走势会延续2006年大的格局。
不过,范剑平认为,2007年跟2006年相比有一个很大不同在于,2006年的调控主要是放在固定资产投资的抑制方面,而2007年,股市会成为吸纳流动性主要的方向,随着股指的上升,将会成为宏观调控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员王小广主任分析指出,宏观经济的繁荣、股权分置改革、资金流的变化、人民币升值和炒作共同推动了今日中国股市的繁荣,而股市的繁荣对于宏观经济的稳定非常重要,同时有助于解决房地产泡沫问题。
而在看好中国股市中长期前景的同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和银河证券首席分析师左小蕾则提醒人们,要注意防范正潜滋暗长的市场风险,回归理性投资。
华生认为,目前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出现了过热的苗头,而牛市和熊市最大特点是,熊市的时候大家只看坏消息,牛市的时候大家只听好消息。“现在都是建立在好消息之上,坏消息是没有,这显然孕育了风险。”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预判则趋于保守,他们总体预测是,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是波动中趋降。而即便如此,他们仍预测2007年中国仍将保持非常高的增长率,为9.04%。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