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沉睡千年“南海一号” 木质坚硬完好(组图)

“南海一号”散落的木块。

研究人员在“南海一号”旁捞取的浮游生物。

本报

  记者与参与“南海一号”探摸的船员、研究人员一起合影留念。

  “南天顺”探摸船前日下午完成了对“南海一号”沉船区域海水、淤泥的第一次取样工作。昨日下午,负责取样的中山大学两名研究人员乘坐“德华号”拖船返回阳江东平港,在前往海洋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附近海域提取样本后,昨晚返回广州进行研究。

  昨日,记者从提取的样本中看到,这些在海底沉睡近千年“南海一号”的散落木块终于重见天日。
研究人员介绍,从其中一块“千年一现”的木块上,表面上看不出有虫蛀和腐烂的痕迹。在研究人员将取样送回广州研究的同时,第三批负责考古方面工作的人员也于同日通过“德华号”前往“南海一号”沉船水域。

  探摸 成果

  出水木块没有明显油漆痕迹

  据中山大学派出的研究人员小廖介绍,此次“南海一号”散落木块的出水是“南天顺”探摸船潜水员下到“南海一号”沉船位置,通过对这条宋代古沉船的淤泥进行取样而得到的,这些木块都被埋在淤泥当中,习惯于“沉睡”在真空和黑暗的海底。为了防止木块出水后光线、空气可能对其造成影响,研究人员没有将捞起来的木块翻检出来,而是仍旧让它存放在打捞出来的淤泥当中。其中有一块已经脱离淤泥的木块则被盛放在装满海水的试管当中存放。

  记者在“德华号”上看到了试管中盛放的这一木块。从外观来看,该木块长约2.5厘米,宽2厘米左右,高度大约4厘米,研究人员告诉记者,从木块的断开面来看,可能是“南海一号”沉没以后碎裂下来的木块。

  针对有传闻说,“南海一号”沉没水下近千年之所以没有完全腐烂,可能是因为其木质结构上涂有某种特别的油漆,而该油漆对船体起到了很重要的保护作用。研究人员介绍,目前出水的木块上没有发现明显的油漆痕迹,“表面也没有看到通常木头容易出现的虫蛀和腐烂现象”,只是在出水后捏在手里的时候,感觉木质有被风化的感觉。

  昨日下午,研究人员上岸后,直接开车前往位于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在博物馆水晶宫的海岸边,用取水器提取了水晶宫附近海域的水样。

  据介绍,在“南海一号”沉船区域和水晶宫附近海域分别提取样本后,他们将带回广州进行研究,分辨“南海一号”所处的海洋环境与水晶宫处海域环境的细微区别,可能有利于今后“南海一号”在移入水晶宫后的保存。

  微生物分泌物

  可能是原因之一

  在研究人员带回的两个小试瓶内,还存放着附着于“南海一号”船身淤泥上的绿色海藻和众多微生物。研究人员介绍,对这些海藻等微生物,特别是“南海一号”覆盖淤泥中的微生物进行研究,除了有利于“南海一号”的保存外,这些淤泥中的微生物所产生的分泌物有可能就是“南海一号”之所以能千年保存完好的原因之一,对今后研究器物的保存可能有重要意义。

  记者还看到了研究人员用来提取水样的取水器。在这个能装5升海水的容器里,通过活塞运动,能够精确定位取水。

  据介绍,“南海一号”约在海下24米的深处,取水器则在水下22米左右的位置取水。在取水器内,还设有温度计,能精确测量出该取水位置当时所处的温度环境。由于“南海一号”所处位置的水温和环境是动态变化的,研究人员利用生物学的统计方法,在“南海一号”船头和船尾间隔约20米的两点采集了水样。

  作业 现场

  探摸“南海一号”

  一次定位成功

  海浪甚至冲上“南天顺”甲板

  从前日上午开始,阳江飘起绵绵小雨,温度下降,在海上作业的“南天顺”号工作人员工作异常辛苦。在经历了冷空气来袭,大风造成海水更加混浊等困难后,前日“南天顺”号探摸船完成了对水样和淤泥的采集工作。昨日,阳江小雨已经停止,风相对小了些,对“南海一号”的清淤和探摸工作有了相对有利的条件。

  据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介绍,在“南天顺”号进入“南海一号”沉船区域后,气候条件一直较为恶劣,风高浪大,有时三四米高的大浪甚至会冲上甲板,给船上工作人员作业带来一定危险性,也给潜水员下水探摸造成困难。不过,“南天顺”号属于平板式的大型船体,除非台风、海啸等发生,否则不容易影响“南天顺”号本身的安全。

  “德华号”拖船的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如果风浪太大,“德华号”可以拖着“南天顺”入港口避风。同时,“南天顺”上数十名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吃喝供给,“德华号”都将确保输送到位。昨日,记者现场看到,船员们在“德华号”上装入了一筐筐新鲜的蔬菜,不久将为“南天顺”送去。

  准确定位德华号精确下锚

  据介绍,气候不仅给“南天顺”的水下作业造成了困难,一开始也给“德华号”在沉船处准确下锚带来了难度。据了解,“南天顺”号本身并没有航行动力,而是需要有强劲动力的“德华号”牵引拖带。因此,如何准确下锚在沉船位置就是整个探摸工作成功的第一步,因为如果定位不准的话,在能见度极低的20多米深海底,潜水员要对隐藏在淤泥下的“南海一号”探摸就极其困难,易导致样本采集不够典型。

  在来到“南海一号”沉船位置首日,风浪很大,还飘着零星小雨。在临时接到保密的“南海一号”卫星定位后,“德华号”乘风破浪,在涌动的海浪随时会影响GPS准确性的情况下,利用娴熟技术,准确找到了“南海一号”所处位置。随后,“南天顺”被拖至了该位置进行作业。

  据了解,目前“南天顺”上潜水员已经多次下水进行作业,由于气候造成的水温低、海水浑浊的不利情况,大家缩短了每次下水的时间。据工作人员介绍,在20多米深的海底作业,大气压大约为正常气压3倍,所以潜水员下海后完成作业,还不能马上上岸,需要在船边的减压舱中待上一段时间进行恢复,否则容易出现危险。

  探摸古船一次定位成功

  据船上的工作人员介绍,当天的海上定位作业,风力达到6~7级,海浪有三四米高,“我们虽然有‘南海一号’的大致经纬度,但在茫茫大海上,定位偏差一、二十米都很正常。如果定位发生偏差,潜水员下潜到黑漆漆的海底,很难找到‘南海一号’沉船,探摸行动就可能遭遇挫折。”

  记者了解到,此次“德华号”的老船长,20年前就参加过“南海一号”的首次勘测,他告诉记者,自己和“南海一号”太有缘分了,“当我们依靠经验和仪器科学定位后,潜水员潜到水底,发现刚刚好就在沉船点!我们一次就摸到了‘南海一号’!”

  下一步可进行考古研究

  昨日下午,在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下船后,第三批主要由考古研究者组成的队伍通过“德华号”再次前往“南天顺”。据了解,“南天顺”在完成对海水和淤泥取样之后,清淤和探摸的工作仍将继续。

  “南天顺”对“南海一号”所覆盖的几米厚淤泥采取的是气升式抽泥法。

  据透露,目前,“南海一号”尚未现出船形轮廓,但在抽取淤泥的过程中,不能排除沉船木片碎块或散落瓷器碎片等抽取上来的可能,同时,潜水员下一步的入海探摸也可能采集到散落的相关文物。因此,在清淤和探摸工作进行的同时,考古研究也将进行。

  本报

  专访

  “南海一号”从深海打捞出来后将整体移进水晶宫实施水下保存,如何确保这艘千年古船面世后能够尽可能完整和长时间地保存,水晶宫内的水环境是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南海一号”进入水晶宫后能够尽可能少地受到损坏和腐蚀,来自中山大学生物科学院的10名专家和研究人员组成专项课题小组为水晶宫“供水”提供科学依据。昨日,记者专访了这一课题小组的负责人中山大学生物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徐润林教授。

  沉船千年不腐实属罕见

  “南海一号”距今约有840年的历史,据水下勘测的结果,这艘古船至今仍然木质坚硬完好,没有明显的腐蚀,实属罕见。

  徐润林教授解释,按照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南海一号”之所以千年不腐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大量的海泥隔绝了木船和海水中的游离氧和一些微生物,2米厚的淤泥造成了一个无氧环境,使得船身在水下与腐蚀菌隔绝,铜金制品、大理石制品通常都能得到完整保存,像木材、纺织品这些有机物类古文物在水下的泥沙中会存放得像埋藏在沙漠和严寒地区的地下一样完好。

  此外,“南海一号”位于两个河流入海口,周围又有几个大礁石,因此水流特别乱,泥沙容易淤积,同时这一海域海流速度快,沉船沉落到海底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被流沙给掩埋,减少了海底微生物的附着时间,造成船身不易腐坏。

  将借助水族馆经验

  目前,国外的沉船保存多数采取在空气中保存,徐润林教授告诉记者,因此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一些大型水族馆的水环境控制可以提供相关经验,徐教授笑着说:“不同的是,水族馆的水环境是要保证生物的存活,而水晶宫的水环境则是要尽可能地减少微生物的存活。”

  事实上,徐教授认为在空气中保存古船也并不容易,因为一般常年在海底浸泡的古船虽然没有被腐蚀,但是木质中吸收了大量盐分,如果需要在空气中长期保存,沉船打捞上来之后则要进行整体脱盐,由于国外很多沉船是拆开后打捞再处理保存的,所以相对容易,而“南海一号”本身是整体打捞,船身又大,如果这样进行整条船的脱盐,工作量相当惊人。

  徐教授告诉记者,整个课题组已经进行了近一年的前期准备工作,收集资料,接下来将进入实验阶段,就是为“南海一号”度身定制最好的水下环境。此次采集样本,除了“南海一号”附近水域的海水和船身上的泥土,还包括将来保存地点水晶宫附近的海水样本,从而进行比较实验。

  人造海水VS天然海水

  徐润林告诉记者,针对“南海一号”水晶宫水环境的实验将整整持续一年,到今年年底才能基本完成。目前实验室已经开始准备营造一个模拟环境,按照水晶宫大小的1:20或1:50打造一个形状相同的玻璃缸,尽可能模拟水晶宫的水下环境,然后将采集的水样和泥样放入这个缸内,再选择与“南海一号”木质相同的木块放入水中,通过不同温度、不同水环境下的比较和观测来确定最适合的水质。

  徐教授说,除了使用水晶宫附近采集的天然海水做试验外,他们还将自己配制人工海水同步实验,比较哪种海水的效果更好,毕竟与天然海水相比,人工海水的成分更加容易控制。

  据介绍,目前已经发现“南海一号”上有松木的存在,但是这些松木是否是构成船身的主要部分还不能确定,此次采集活动,徐教授特意叮嘱研究人员要带回“南海一号”船身的木质部分,以便于模拟实验环境。“如果船身真的是松木,则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松木质地比较软,保存更难,但是具体是什么木头还要看了样本再说。”

  据介绍,实验完成后,课题组将会为水晶宫提供一套科学的供水方案,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作者:王鹏、胡亚平、黄文生、王锋图/记者龙成通)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徐润林 | 海上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