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领域的历史都相互渗透,互为表里。艺术发展史其实也是社会文化、科技发展、国家政治迁延的历史。从这个角度来说,即将于2月10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并将持续到4月5日的《美国艺术三百年:适应与革新》展览,不仅是对美国艺术史,也是对美国开国以来整体历史的回望。
| |
时间顺序似乎也是这次展览主要的策展思路,它分六个部分标记了美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时期的艺术,记录了不同时期美国的国家形象:欧洲文化脉络的继承者、创造神话的牛仔、建立绝对霸权的帝国、在全球化和高科技浪潮中后殖民文化的输出者……沿着时间线索,这个展览将还原出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是如何一路走来的。
同时,在艺术风格发展变更的线索上,300年来也呈现出纷繁热闹的景象。从早期的古典主义、写实主义、印象派画风,到后来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的出现,艺术的疆域一再拓展,先锋艺术在艺术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比重。而300年历史的尾巴上,影像艺术和新媒体艺术已经成为今天美国艺术的代表。至关重要的是,美国的艺术家们还走出了这样一个轨迹:他们将美国文化从欧洲中心主义的阴影下解脱出来,创造了自己的国家在文化上的个性。
1998年就开始构思的展览
中国美术馆馆长办公室的李静月提醒记者注意本次展览的副标题:适应与革新。其实,这个词组的主语不仅是美国文化,还应该是欧洲文化。欧洲文化离开自己欧洲的土壤,嫁接到美洲的新大陆上,产生了新的文化。而这个文化以其强大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深化并拓展了欧洲文化的内涵。甚至,它超越了自身的母体,并取代了母体的世界文化中心地位。
时间是最清晰的坐标,在这个跨度300年的艺术展览上,普通观众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何时是美国艺术地位发生质变的拐点。二战后,随着一大批美国先锋艺术家的出现,美国取代了欧洲成为世界现代艺术的中心。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逊·波洛克、罗斯科、德·库宁的重要作品都会出现在本次展览中,还有安迪·沃霍的波普艺术作品,甚至还有基思·哈林和巴斯奎特的涂鸦绘画。
能够将美国建国以来各个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汇聚一处,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所以,这个构思于1998年的展览直到今天才得以实现,132件参展作品更是借自欧洲和美国数十家收藏机构。古根海姆博物馆和基金为这个展览倾注了大量财力和心力,因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全景式的美国300年艺术展。早报视点美国文化的历史也许是个样本
说到这个展览存在的意义,李静月认为,从艺术史上来讲,这是第一次对美国艺术的完整呈现。同时,参展作品表现出来的美国式变革创新的精神历程也对中国有着很大的启示价值。中国的经济现代化进程非常迅速,而由此我们面临一个宏大的课题:文化艺术的现代化,中国的文化艺术如何适应现代人的思想和精神?美国文化历史,也许能帮助我们深入进行某些思考。
李静月介绍,本次展览上,最新的作品创作于2006年。从最新一批的作品中,我们还能够看出美国艺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参展作品显示最近十年来,一些在新媒体艺术和装置艺术挤压下失去空间的传统艺术形式回暖了。架上绘画等艺术品在其他形式的先锋艺术碰撞下,找到了自己未来的表现方式和生长空间,并得以实践各种可能。在世界当代艺术整体面临被空洞的概念虚化、迫切需要转身的时间节点上,我们都应该认真审视各种有价值的艺术动向。
华人艺术家的作品也将出现在此次展览中,它帮助我们思考美国艺术创新的动力所在。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在这个移民所组成的国家,多元化是最终的关键词。有种说法:美国就是世界。这个说法当然不是形容霸权,不是形容所谓的帝国主义。它让我们更清醒地将美国作为世界微缩版的样本,细细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