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前些日子,上海百名保姆集体封杀一魏姓雇主。这些保姆声称,该雇主不尊重保姆权利,不能与保姆和谐相处,甚至出现不允许保姆在雇主家洗澡的事件。据估计,上海目前有保姆15万左右,而缺口达50%。在一些城市,雇菲佣开始成为继“开德国车”、“戴瑞士表”和“穿意大利时装”之后的一项新增奢侈项目。
| |
两年前,我也曾请过一位菲佣,没有感受到任何奢侈之处,倒是带来不少烦恼。家有保姆,首先你得忍受丧失一部分生活隐私;其次,你需要担负起管理、培训和保护保姆的全责,有时这个责任会让你觉得沉重不堪。所以不少人并非请不起保姆,而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宁愿自己动手而省去以上这些麻烦。
在新加坡,人们习惯把“保姆”称为“女佣”。起初,我觉得很刺耳。因为提到佣人,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苦大仇深的祥林嫂。但不论名称是什么,这个职业的基本要求还是差不多的,就是为雇主提供与家庭生活相关的服务。
同其他从业人员一样,保姆难免会同雇主产生矛盾。但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一旦保姆和雇主出现矛盾,国人就容易把它牵扯上人权问题?最近有一个网站搞调查,有人认为“东家吃完才能上桌”的规定不公正,因为“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应该平起平坐”。怎么才叫平等?难道“平起平坐”就是要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吗?那么公司开庆祝会,为什么你不能和你的老板一样坐在贵宾席用餐呢?怎么不见有人跳出来强调要“平等”?其实保姆和雇主之间就是普通的雇佣关系,保姆提供劳动,雇主支付其劳动报酬。当劳资双方产生矛盾时,我们应该去找到问题的真正源头,并根据法律和行规来解决,不要随意上纲上线。
事实证明,保姆与雇主间很容易产生摩擦。教育背景、生活背景、生活习惯的差异都会导致雇主对保姆持有异议。就拿照顾孩子来说,雇主讲究卫生,可有时候保姆会认为:“我已经做得很卫生了,在我们家乡,这算是最好的了。”此外,雇主与保姆之间的信任关系过于脆弱。社会上流传不少有关保姆虐童,报复雇主的负面新闻。有的雇主为了安全起见,在家里设置监视设备,有的雇主把主卧室锁上,不让保姆进入。保姆初来乍到,本来满腔热情,却因此备受伤害。
然而,信任并非一朝一夕就产生的。当摩擦产生时,保姆首先要调整心态。任何一名新员工上班都必须遵守公司的既定规矩,保姆来到雇主家,也应该尊重和服从雇主的生活习惯与标准。我看到国内的一些保姆自尊心过强,雇主吩咐她做些事,她觉得被人看低,批评她做得不好,她觉得没面子,一气之下,干脆走人。有的保姆一年要换五六个东家。这样的保姆怎么能赢得雇主的信任?
我建议这些保姆向菲佣学习,学习她们的职业精神与谦和有礼。在新加坡,雇主和女佣的地位是分明的。在家就餐时,通常吃一样的菜,但各吃各的。女佣的第一课就是学习家庭礼仪,对主人要称呼“先生”、“太太”,即使是对小主人,也要毕恭毕敬,不可随意拒绝雇主的合理要求。菲佣们明白,自己是因为职业的需要而遵从雇主的,这里并不涉及什么尊卑或者面子问题。新加坡的中介机构也备有相关外籍佣人的档案,女佣要跳槽去别家,通常需要前一位雇主的推荐,没有人愿意聘请跳槽频繁的女佣。
做雇主的也要摆正心态,多点换位思维,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设想在公司上班,老板对自己呼来唤去,任意驱使,常常要求加班,请假也不批准,这样的公司,你呆得下去吗?还有一些雇主持有双重标准,自己抹地用拖把却要保姆用毛巾在地上擦,自己洗衣用洗衣机却要保姆用手洗,自己吃大餐却让保姆嚼剩饭。这种做法只会引起保姆的对立情绪,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除了各自摆正心态,还应该考虑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比如,在请保姆之前,雇主应该明确自己最需要的服务和所期望达到的标准。如果是请保姆帮忙照看小孩,那么煮饭打扫的工作就未必全让保姆包干。雇佣合同上一定要写明各种细则,例如告诉保姆家中装有监视系统,如果她能接受才聘用。雇主最好为保姆列出一张明确的工作时间表,既可以指导保姆,也便于监督和改进。雇主要常常同保姆交流思想,有必要定期同保姆一起对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做得好就奖励,不好的地方,彼此指出改正。
家政服务行业方兴未艾。我们期待行业更加规范,中介机构更加成熟,保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更多的人会说家有保姆是件乐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