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难懂的“公共财政”这个名词,近年来在广大中国老百姓眼里日益变得熟悉起来。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不断增加,让百姓生活和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公共财政不断增加,老百姓生活越来越有保障
新年的第一天,李先生和等车的同伴们在公交车站台高兴地闲聊:“刷卡坐车,现在花4毛钱就够了,比8折又优惠了一半。
| |
为了让市民坐上既便宜又便捷的公交车,保障低收入者的出行,北京市政府从“钱袋子”里掏给公共交通事业的份儿越来越多。地铁开新线、IC卡打折、换新公共汽车、建封闭站台……与老百姓出行相关的大小事情,桩桩件件都有政府财政资金出力、撑腰。“公交优先”的概念实实在在地反映在财政投入的账面上。
据北京市财政局最新统计,2004年至2006年3年间,北京市财政共投入241.17亿元支持公交车、地铁等公交事业发展。支持资金逐年攀升,平均每年增长52.89%。今年北京市财政预计将安排49.76亿元支持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比上年增加13.04亿元。其中,光实施公交车二、四折优惠这一项,就将安排补贴34亿元。
上海市有关方面透露,上海公共财政将向社保倾斜。“去年超收的12亿元将全部用于做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推进覆盖社会各类人群的制度建设。”上海市财政局官员透露,今后在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保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将继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今年将提高用于工伤、住院医疗等方面的比重,保险管理费不再从征收的基金中列支,改从上海公共财政中支出。”这位官员说。
广东省则按每户4000元的补助标准,对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农村人均年收入1500元以下的15.6万户贫困危房户给予补助。2002年至2005年,省财政共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22.5亿元。2004年至2005年又安排专项资金3.13亿元,基本解决了全省农村180万人饮水困难问题。2006年,广东省农村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全年各级财政共投入约30亿元,使960万农村学生受惠。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加大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投入
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被明确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9大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
在不久前结束的财政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把这一政策细化。财政部长金人庆强调:“财政部门将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更加重视协调发展。逐步减少直至退出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加大在‘三农’、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公共服务,加强薄弱环节,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他说:“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突出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2006年,财政部启动了一系列旨在加大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的重要举措,包括自西部开始逐步将中国的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区,同时将参加农民每人每年10元的补助标准提高到20元等。
金人庆强调,财政支出要进一步向农业倾斜,向教育、科学、文化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倾斜,向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倾斜,向困难地区倾斜。
公开、透明、公众参与,打造阳光型公共财政
如今,“得了多少抗旱补助费、生猪补栏资金是否落实”等等,这些事关百姓生活的财政预算和安排均在重庆市政府网上公布。
不仅如此,在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的“公共财政”栏中,“中央特大抗旱经费分配表”、“重庆市2006年中央特大抗旱补助费分配表”、“2006年抗旱赈灾资金生猪补栏补贴表”、“2006年社会捐赠资金安排病险水库工程分配表”、“2006年社会捐赈安排农村饮水抗旱应急工程资金分配表”等数十项财政预算及流向均可查询。
“1998年中国就拉开了全国公共预算改革的大幕。”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近年来,中国已陆续启动和推进了各项有关改革,如部门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单一账户)制度、以集中采购为特征的政府采购制度、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以及财政绩效评估等。”
目前,中国已经开始在少数地方试点让公众参与财政预算。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江苏省无锡市,借鉴国际经验推行的“参与式预算”正在试验。通过广泛宣传、信息发布和邀请社区群众参与预算决策等多种方式使财政预算更加民主、公开和透明。
“‘十一五’期间,中国将进一步打造阳光型公共财政。”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陆百甫说,每年的“两会”,全国人大都会在事前将预算改革情况、编制细节和具体数据等资料发给代表,而财政部编制的预算报告和预算解释也越来越细致全面。他还表示,与公共预算改革配套的预算法已经列入了人大立法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