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沧桑的脸,孩子渴望的眼,岂能熟视无睹!一人有难,社会相助。慈心为人,善举济世,社会各界朋友,请伸出援助之手……”两年前,泸州市江阳区民政局发出了一份倡议书,在当地掀起了一股爱的浪潮。两年后的1月22日,记者深入该区大山坪刺园路和纪念标社区采访,发现两年前播下的爱心种子,在众人参与下,已烹饪成一桌丰盛的“爱心套餐”,泸州社区“经常性社会捐助”工程正向纵深发展。
低保户每月各取所需
泸州市纪念标社区,有近万居民,下岗人员、低保户、“两劳”人员和精神病患者人数,居泸州市各社区之首。
“这就是我们的社区爱心超市,吃的用的穿的,样样俱全。”社区主任滕迎带着记者来到其办公室隔壁的一间屋子,“每月15日发放低保金时,这儿可闹热了。除食用油和大米按计划分配给最需要的困难户外,其他低保户都可以各取所需。”这间“爱心超市”有10余平方米,货架上,香皂、肥皂等日用品琳琅满目;四周墙上,挂满了各式衣服,犹如一个“万国服装展”;地上一角,堆放着13桶“金龙鱼”食用油和数十公斤袋装大米。
“油、大米、洗衣粉和香皂都是社区共建单位捐赠,衣服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全是社区居民、党员自发捐献的。”滕迎称,“到目前为止,爱心超市共收到各界捐赠2000余
件,已有325人次领走了568件。”
“超市”开进乡镇社区
据该区民政局局长陈丹介绍,“爱心超市”是该区十大社会救助体中,整合社会闲散资源、受惠人口最多的一项爱心行动。目前,除城区30个街道办事处全部布点,定期向弱势群体放发募集物资外,他们还将“爱心超市”开到了13个乡镇的社区。“自2002年开设爱心超市”以来,收到的捐赠物资除救助本区特困群体外,还救助了农村特困户和古蔺、叙永的灾民。”
服务时间存入储备卡
家住该社区新三村的王银芝老人今年82岁,无人照顾,邻居李明华便主动担起照料王大妈的担子,每天替她买菜、做饭、洗衣和打扫卫生。
2005年,江阳区在“爱心超市”成功试点基础上,决定在该社区试点,率先推行社区“时间银行”,将爱心工程向纵深延伸,形成了一整套经常性社会救助体系———爱心套餐。所谓“时间银行”,就是发动社区群众和党员组成志愿者,每个志愿者领取一个“服务储备卡”,将他们为弱势特困群体服务的时间、内容,存入社区“时间银行帐户”上,由被服务对象签字或盖章确认。有朝一日,当志愿者需要他人服务时,就可以提取其以前的“存款”。
邻里相帮不求回报
“时间银行”工程一启动,引起了强烈反响,26名低保户和社区党员组成了志愿者服务队,轮流为9名孤寡老人服务。其中,李明华的“服务储备卡”,被王银芝大妈盖满了鲜红的私章,其“时间存款”多达104个小时,位居26名志愿者之首,成为“时间银行”中“首富”。“绝大部分时间都没登记,要是每次都登记,再发两三个红本本,恐怕也盖满章了。”李明华说。
“今后你会使用你的时间存款吗?”记者问,李明华笑道:“邻里相帮是应该的,当志愿者并非为了索取回报,只想为社会尽份力。即使今后我老了,一个小时也取不出来,也无所谓。”
两商家成了惠民点
今年1月,江阳区民政局和大山坪街道办事处,尝试性地将爱心接力棒递到两位个体户面前,邀请商家加盟志愿者队伍。于是,刺园路社区两个“爱心超市惠民点”,在该市率先挂牌成立。
“只要肯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南充小伙曹建民开了间“魅力前线”形象设计理发店,他每月16日都要组队进社区,无偿为65岁以上老人和5岁以下小孩理发。他说:“社区居民是我的主要客源,每月进社区无偿服务一天,既献了爱心,又作了企业形象宣传,两全其美。”
另一个“爱心超市惠民点”是一家五金家电商店,其老板黄勇说,“能为社区居民修修家电,帮忙安装电灯,是举手之劳,都在一个社区,应该互相帮忙。”
文/图记者杨元禄泸州新闻热线:13909086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