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亚瑟的眼睛,贝松向我们展现了他心中的迷你王国。 |
成长为孩子的吕克·贝松
作为实际执导者的吕克·贝松,近年来并未有什么突破。
撰稿/董 铭(发自法国)
在准备了4年之久后,吕克·贝松的新片《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终于在圣诞节前夕与法国观众见面。作为法国最具活力的电影制作体,贝松旗下的欧罗巴公司一直努力向美国同行学习,在电影的前期融资、中期制作和后期发行宣传上充分调用商业资源。《亚瑟》从开拍时就与国有巴黎银行BNP建立合作,6500万欧元的电影预算成本在法国史无前例;在影片拍摄期间,同《哈利·波特》一样,原创小说就摆上柜台热卖,贝松也不时提及“只导10部影片”那句个人名言来暗示此片是他的收山之作;在上映发行时,制片方联合法国电信Orange公司,通过下载片花等手段,扩大宣传力度;对于海外市场,他们在北美挑选重量级演员担任配音,配合首映宣传。
作为今年法国圣诞档的热门影片,《亚瑟》创下了1510369人次的首周入场纪录,略低于贝松的旧作《第五元素》(180万人次),而较上一部《天使A》84万人次则翻了个倍。再看整个档期的票房,《亚瑟》也远远超过了奥黛丽·塔图主演的《Hors de prix》,截至1月4日,累计售票近500万张,稳居2006年法国票房的前五位。何况影片至今仍在全法632个影厅热映,再加上北美、欧洲和亚洲的预期,全球票房大收毋庸置疑。
《亚瑟》在票房上的无比成功,一扫去年《天使A》上映时的冷淡,为吕克·贝松迎来了新的声誉。然而,当我们抛开所有这些外在因素,仔细地分析这部影片本身,观众们又看到了什么呢? 一部《彼得潘》+《爱丽丝梦游仙境》+《石中剑》+《魔戒》的杂合体。我们在影片里找到了太多熟悉的情节和讨巧的设计。家境贫寒的亚瑟,聪明懂事勇敢,在朋友的帮助下,去寻找爷爷的宝藏;精巧的迷你国,任性的公主,狡猾的恶魔,曲折的营救,这些都是动画片必要的元素,导演一个不拉地捎上。甚至于男主角弗雷迪·海默,吕克贝松也直接把他从《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带来,陪着孩子们度过又一个圣诞节。
比起吕克·贝松最成功的两部商业片《碧海情天》和《第五元素》,《亚瑟》既没有前者博大的精神世界,亦没有后者辽阔的幻想空间,仅仅完成了过家家式的庭院冒险。大量运用3D人物和场景,使得真实演员的表演更加捉襟见肘,局限于好人一家和坏人房产商的爱憎分明之间; 观众也就更加无从期望,《杀手莱昂》里那些迫人心弦的场面调度和镜头剪辑了。
由此来看,吕克·贝松的上一部影片《天使A》其实是个“问路”的“石子”,在正式推出这部儿童童话前,低调地尝试一部成人童话,看看观众的反应如何——是喜欢真实世界里的一丝幻想,还是更愿意投入到另一个幻想世界之中去。结果很明显,选择后者才是商业成功之道。
影片上映后,法国各大媒体的评论只是中等,以《电影手册》为首的严肃媒体从导演的手法上给予点评:“亚瑟的形象,一如贝松本人,长于影像,弱于叙事——《电影手册》”,“贝松过于娴熟地拼接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用精美的3D充斥银幕——《人道报》”;而相比之下,以娱乐为主的《首映》等杂志则显得更为宽容。“奇妙的儿童冒险,导演告诉我们孩子才是成人向往的未来——《Premiere 首映》”,须知相较其他的法国喜剧,此片更符合皆大欢喜的圣诞节气氛。由此也不难得出,吕克·贝松把在中国公映的时间推迟到1月中旬,无疑是瞄准了春节假期,赚一个“贺岁票房”。
在法国电影界看来,作为监制的贝松在过去的6年内培养了大量的年轻导演,成绩显著:《出租司机》系列和《运货豪杰》虽不是亲自执导,仍然秉承了贝松的风格;《三个葬礼》的获奖,也显示了欧罗巴公司作为投资方的慧眼识才,这些都预示了吕克·贝松作为电影人已经转入幕后。而作为实际执导者的他近年却并未有什么突破,去年《天使A》上映时,法国媒体《Les Inrockuptibles》曾说“贝松尚未完成他的成人仪式”;一年后的《亚瑟》,吕克·贝松不但没有成年,反而又变回了孩子,一个躲在摄影机后变化着鬼脸、充满幻想的顽童(就如同《亚瑟》片尾字幕中他自己的卡通造型),或许这才是真正作为导演的吕克·贝松吧。■
[上一页][1][2] |
(责任编辑:曾玉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