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布第二代农民工调查报告
据新华社 深圳商报 昨日发布的《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二代农民工”与第一代相比,更多的是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而外出打工,因此,他们希望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的愿望特别强烈,更希望被尊重和认可。
| |
超六成梦想当老板
与摆脱贫穷为根本动因的第一代农民工相比,第二代农民工外出务工,更多是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他们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的愿望特别强烈。
尽管调研数据显示,有56.9%的第二代农民工认为打工是为了多挣钱,但也有高达62.6%的人未来有做老板的打算,“有自己的事业”是他们中不少人的最高理想。此外,学技术成为第二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第二个主要原因,他们大多希望有一技之长以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珍惜健康
在选择工作时,第二代农民工首先看重工作环境,其次才是工作待遇。这与第一代农民工只要有工作,什么都肯干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62.1%的第二代农民工认为人生最应该珍惜的是健康,期望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他们还认为挣钱再多都比不上人身安全重要。在“人生最应该珍惜的事物”8个选项中,选择比例最高的前三项分别是“健康”、“生命”、“亲情”,其余依次是“友情”、“爱情”、“机会”、“金钱”、“其他”。
被尊重和被认可的愿望强烈,令第二代农民工最喜欢找一份“有人情味、兄弟的感觉、家的感觉”的工作,认为这样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能容得下外地人”、“老板说话和气没有架子”、“过节、过生日都有活动”,都能成为让第二代农民工爱上一个地方或企业的理由。
期望买房当个城里人
第一代农民工的打工经历是从农村到城市最后返乡,而第二代农民工却要通过打工经历实现自己的“城市梦”。
有27.4%的受访者希望在务工城市买房成新“客家”;50.2%的人表示“干得好,愿意呆下去”;“再干几年回家”或“想尽快回家”的加起来只有不到2成。
“娇子农民工”比较多
娇气、花钱大方无节制这些缺点,已不再是城市年轻人的“专利”,在第二代农民工身上也同样存在。“娇子农民工”成为普遍现象,反映在对工作环境和工种过分挑剔、过分追求较好的生活条件等。
调查显示,第二代农民工中,有68.5%的人收入主要用于自己的吃穿住行,工资很少寄回家,70%的人拥有手机或小灵通。一些人崇尚享受,注重攀比,非理性的消费观念让收入较低的农民工生活更加陷入困境。第二代农民工的家庭经济责任已大大减轻,于是大多数人对工资“自收自支”,主张消费至上,每个月工资全部用完的“月光族”并不鲜见。
尽管他们想摆脱低层次的打工状态,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最终难以如愿以偿。自己的未来在哪里,第二代农民工往往没有理性的正确认识。分析认为,这也说明了第二代农民工存在急于求成,渴望尽快改变命运的迫切心情。
相关
2006年10月,共青团广东省委选择珠海、中山、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等城市进行调研,重点了解第二代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结果被收录《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
平等已比生存更重要
本报首席评论 徐迅雷
当中国第二代农民工向廉价劳动力说“不”,而对尊重说“要”的时候,我们发现:时代真的进步了!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第二代农民工,其实远不是一个“农民工”的词语所能概括的,相比父辈,大抵已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休息在沙滩上”了。去年颇具影响的社会调查《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就已经显示,农民工正在发生三大转变: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这些转变,在第二代农民工身上得到了更鲜明的体现。
我们的政策取向,核心问题应该是如何给他们以真正的城市市民待遇,更关切他们身上的权利链条。广义地说,一个人在生活方面的权利链条是这样的:为了生存与幸福,他有劳动工作的权利;在工作中,他有休息的权利;工作了就有获取报酬的权利;获得了报酬就有支配使用以换取幸福的权利;劳作中负伤了有获得赔偿的权利;不幸生病了有重获健康的权利;不能参与劳动则有请求社会救助的权利;若是失去劳动能力则有获得亲友或社会赡养的权利;如果得不到救济和赡养,最后甚至还有流浪和乞讨的权利。在这个权利链条的后半部分,就是社会保障的关键内容,它若缺失,第二代农民工的权利保障就有缺陷。
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来说,能保障他们及时拿到工钱就不错了;而对于第二代农民工,不能不以更新的视角看待,“尊重”必须有实质内容,审慎研究他们的权利保障,是政府应切实考虑的。
我们没必要放大他们“吃苦耐劳品质弱化”的特点,因为传统狭义的“吃苦耐劳”,恰恰就是“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当更多的第二代农民工从事技术类工作,其“工作”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劳动”,找工作也不是仅仅通过“劳动力市场”了,更多的可走“人才市场”,而“人才”从来都不是以“吃苦耐劳”4个字来评判其价值与品质的。
或许,第二代农民工更有工作生活在城市夹缝里感觉:与上头相比,比不上正宗城市市民,与下头比,比不上爹妈的单纯单一;若与乡村比,已与乡村渐行渐远,但与城市相比,却往往又是城市的匆匆过客。所以,城市更应该体谅他们的难处。你说他们是“月光族”,其实他们很快就知道“被月光晒黑”是不可能的,这个有现实锤炼他们,用不着他人过多担心。更应当心的是社会对他们的“潜歧视”,“潜歧视”可能是来自民众的,而更麻烦的是来自制度设计的;有了看不见的“潜歧视”,“平等”二字就成了奢谈。
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潜歧视”,会加剧农民工的“底层化意识”,无论他们是第几代。早在去年,建设部官员就曾表示:未来五年,中国可能有出台系列政策,使近2亿农民工真正成为城市人。一万年太久,而五年似乎又太过乐观,我们期待并努力吧!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