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每年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全省自然灾害损失的50%以上,是全省自然灾害中破坏性最大的灾害之一。隐伏在各地的地质灾害,如同一颗颗悬在头顶上的定时炸弹,虎视眈眈地威胁着186566人和14亿元财产的安全。
| |
资料显示,在1993年至2005年期间,全省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4611起,其中有225处直接侵害到群众的生命,酿成上千人死亡的惨剧;灾害肆虐之处摧毁和损坏大批房屋、农田和交通设施,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82亿元。地质环境调查表明,仍然存在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5416处,其中有143处属危及500人以上或城镇、工矿、学校等重要场所或设施的重大隐患点,地质灾害分布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60%以上,已上升为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986年,省地矿局组建专门从事环境地质工作的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成为贵州省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专门从事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的队伍,负责贵阳、安顺、遵义、凯里等五个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监测。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显得更加重要,省委、省政府特别关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1991年7月,省地矿局又成立“贵州省地矿局环境地质研究所”,开展对地质灾害孕育、缓变、暴发过程的调查研究,探索积累完善了全省地质灾害预防体系;积极担负省内全部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全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区划任务,完成了国家勘查项目总额100%,防治施工总额65%以上的工作量,成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域名副其实的骨干力量和主力军。
从1993年到2005年,省地矿局编制完成了《1:50万全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1:10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对56个县(市)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帮助当地建起了群防群治网络,制定了应急预案,为防灾减灾筑起了第一道防线;建起了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预警系统,组建了迅速提供灾情处置技术的能力轻骑兵和快速反应部队,完成了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建设。
1996年以来,省地矿局先后完成了思南县城白虎岩、印江自治县岩口、赤水大同、石阡县城、盘县松河乡、印江杉树小学、习水隆兴等地的重大地质灾害点和隐患点防治施工工程。赤水大同滑坡防治工程竣工后,经受了98年洪涝灾害的考验,不仅为下游的赤水市区及赤天化集团、华一造纸厂等国家大型企业高达14亿元的国家资产建起了可靠的保护屏障,同时在治理后的滑坡上种竹发展经济,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思南县城电杆厂滑坡示范治理工程,保护了10多家企事业单位、400多住户约2000居民的生命和总值1.8亿元财产的安全;对印江自治县岩口滑坡造成的容积达6250万立方米的堰塞湖治理后,不仅避免县城遭受一场灭顶之灾,还巧妙地把治理遗迹融入自然景观,现已成为印江自治县新的游览景区。
地质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使地质灾害逐渐收敛了往时的猖獗,贵州高原迎来了春天,明媚的春色长久地留在黔山秀水之间。
作者:杨胜元 何毓敏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