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三联生活周刊 > 精彩报道

“西湖”杭州:土地财富的力量


  “西湖”杭州:土地财富的力量

  西湖对资金的吸纳能力,贯穿在杭州最近千年的历史中,有一个个传奇。

  唐宋时代作为“东南第一州”的杭州,西湖边浣纱路、河坊街的地契,就记录着当时昂贵的湖边地价。

康乾盛世,乾隆几下江南之后,富甲一方的杭州,西湖地价又达到一个顶点。及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买办资本家、文人骚客在离上海不远的杭州西湖,纷纷建立后花园。在历史不同层面的坐标系中,有“西湖”的杭州,总能轻易成为资金聚拢的一个焦点。

  上世纪90年代,逐渐放开的土地交易突然以地产经济形式,将千百年来备受追捧的西湖美景,放进一路飙升的价格体系。沿西湖的杭州老城区,增值土地迅速带来分配上的重新洗牌。在由土地利益主导的城市发展中,杭州格局也穿透旧城“破壳而出”。

  土地财富重塑城市规则的力量,在这里达到了一个极致……

  记者◎吴琪

  1.8亿元的西湖想象

  直接因西湖而起的土地“天价”,早在2001年,就达到了一个高潮。它也被业界看做杭州土地公开“招拍挂”以来发生的两大极端事件之一。

  即使5年后的今天,杭州地产界谈论起这块所谓“西湖边绝版地块”的故事,仍然充满难以置信的神情。杭州有让全国吃惊的“房价近十几年只涨不落的杭州现象”,土地热卖早已不是新闻。但是2001年6月,初入杭州的北京大地公司,一举以5.1亿元总价取得凤起路原都锦生地块的开发权,一共28亩土地,大地公司竟比第二标高出了1.8亿元!价高者就能拿地,使杭州房地产业出现了跨行业、跨地区参与房产开发的新现象。杭州房地产业内流传着开发商有“三外”的说法:外地人搞房地产,外行搞房地产,外来资金搞房地产。

  那些参与投标的杭州本地开发商们,由此大跌眼镜。一位房产公司副总回想当年情景,向记者感慨:“好多行家觉得这是个笑话,因为暗标操作,买家不知对手的出价,哪怕比第二标高出几千万元都可以理解,可是近2亿元的额外成本,说明中标的公司估价也太没个准了!”

  西湖带给土地的增值效应,在外来“客商”眼里,有超越普通房产的想象空间。原本属于杭州人享受的西湖美景,由此凭借土地交易,一下子成为全国市场争夺的目标。都锦生地块位于凤起路与环城西路交界处,与不远处的西湖相望。这次“天价”中标,大地公司以每亩1800多万元的价格,创杭州当时楼面地价9228元/平方米的“神话”。公司老总谢金效的解释,正暗合了众多买家心理——因为都锦生地块符合“成功人士的西湖情结”,于是远赴杭州拿地的“大地”,志在必得。

  在沿西湖土地圈中,除去历史遗留建筑、各大宾馆疗养院、公园绿地等,真正能进入土地市场的几乎只有4块地——1999年中大吴庄、2001年都锦生地块、2005年西湖8号公馆地块和2005年浙江大学湖滨校区地块。每一次拍卖,几乎都能创下当时的“地王神话”。

  “谁不知道西湖边的地好?谁不想在这里拿块地?”滨江房产集团副总朱立东说,在1999年就实行土地储备制度的杭州,市政府已经将所有土地交易推向市场操作。“本地企业比外地企业更早接受了市场规则,拿地主要靠资金实力,但是也要考虑到投资回报率,所以本地没有人会盲目地开天价。”

  相比外来企业的“疯狂”估价,参与竞标的其他10多家杭州本地企业,不约而同选择用“理性”这个词描述自己。投出第二标的浙江某公司出价2.28亿元,在买家衡量的指标中,“西湖边土地的稀缺性”成为一个最重要却最有想象空间的因素。果不其然,天价背后是中标公司的长期沉默,高价位与随后极低调态度形成了强烈对比。接下来的两年里,都锦生地块闲置在西湖边,开发商也几乎消失在公众面前。浙江阳光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先锋提到,2001年在青春路西湖边销售的楼盘“西湖铭楼”,与都锦生地块仅一街之隔,靠西湖更近,成品价格才6000~7000元/平方米。而大地公司的突然高价介入,“一来它自己乱了心态,而且带动了杭州地价不理性上涨”。在2001年,就大地公司买地的楼面成本来说,“当时开发肯定是亏本的,市场还接受不了这个价位”。

  都锦生地块的买进于是被杭州业界当作了失败的案例,但是西湖总是能超出商人们的想象。北京大地公司在这块地面开发的“锦绣天地项目”,2004年11月开始销售时,酒店式套房均价2.5万元/平方米,商铺均价4.5万元/平方米。西湖沿线土地的价格飙升,“从今天看,当时的买价就不完全是笑话,毕竟该项目赚钱了,谁也不会再低估它上涨的空间”。

  “西湖”二字,近年来一直是杭州每个楼盘带给购房者的想象。“因为西湖才有杭州现在的地价”,浙江阳光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先锋说,“凡是能与西湖扯上关系的,价格上升的路径就会不一样”。如今西湖沿岸距离几百米的二手房比如西子公寓、元华公寓、西湖时代广场等,均价都已经到了3万多元。

  沿西湖而生的产业,自然也随之身价大涨。上市公司“杭州解百”目前总市值16亿元,由于公司在杭州西湖的商业中心圈,分析人士认为,“目前距西湖不到50米的西湖时代广场底层商铺挂牌价格接近每平方米7万元,因此‘杭州解百’仅物业价值就在30亿元左右”。

  政府推手下的土地规则

  5.1亿元的出让价格,给了“西湖边绝版地块”轰动性的结局。所谓“都锦生地块”,过去是杭州显赫一时的国营老企业“都锦生丝绸厂”的部分厂房区。对于曾经在西湖茅家埠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企业来说,建国初期能在西湖边“分”得一块地,显然是身份的一个象征。

  徐在都锦生丝绸厂工作了30多年,他如今是改制后的公司总经理助理。“相当一段时期,丝绸业是杭州的支撑性产业,30多家丝绸厂都在老城区的好地段。”“都锦生”是丝绸业的龙头老大,西湖边的厂里专设贵宾接待室,国内外领导人来过不下百人。都锦生丝绸常年作为国礼被政府赠送给外宾。但这种有特殊年代符号的记忆,最终被更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取代了。

  杭州市政府向“都锦生”征地的时候,准备把倾力打造的杭州大剧院放在西湖边。此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土地市场还处在协议转让的起步阶段,徐说:“我们是国家企业,土地也都是国家的,市场意识也不强,很快就转让了。”于是没有曲折的周旋,“都锦生”将1/3的厂房腾出,搬迁到郊区,得到了政府的简单补偿。

  比起曾经的辉煌,搬离西湖时的“都锦生”已经是一个包袱沉重的老企业。“效益不太好,西湖边厂房拆了后部分人闲置,退休职工近2000人。”徐说,企业搬离西湖让外界产生不少误会,至今还有人以为“都锦生”垮了,关门大吉了,“其实我们特别不希望把都锦生地块和厂子扯到一块儿,我们并没有从土地交易中获益”。

  杭州大剧院最终没有放到西湖边,而是作为标志性建筑落在了钱江新城,这才有了2001年都锦生地块拍卖的故事。通过拍卖运作,杭州市又将部分拍卖资金用来建造大剧院。有关政府人士说,“西湖边的土地置换,让工业企业出城,既筹到了建杭州大剧院的资金,又把不同地块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现在“都锦生”改制后情况转好,徐说,政府将西湖边紧俏地块再利用,倒也确实给了城市发展新思路。

  与“都锦生”命运类似的,还有陆续搬出老城区的工业企业,不过它们获得的土地收益更明显。2006年9月,原隶属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旗下的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地块出让,从而成为26家杭州市中心企业“腾笼换鸟”外迁后入市的首宗地块。30亿元的拍卖起价,也催生出杭州新的楼王。接受市政府的搬迁协议后,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全厂计划在2008年之前逐步搬迁到杭州萧山区。作为协议条件,市政府承诺总部在济南的“杭汽发”享受当地企业的搬迁优惠政策,承诺将以不低于45%的份额、且总价不低于10亿元的出让款返还给发动机厂。

  随着土地快速增值,楼宇经济在杭州一鸣惊人。前任下城区委书记翁卫军提到,如今已成为市中心的下城区,土地资源早已被抢占,“现在几乎没有一亩土地可供开发,但这块仅31.46平方公里面积上的年产税收却高达150亿元以上”。

  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标力大厦,楼高28层,聚集了近40家企业。翁卫军说:“这幢楼一年创下的税收就达1.5亿元,居然赛过普通一个县的年财政收入,也可等同于杭州城郊8平方公里范围内企业产生的效益总和。”除标力大厦外,野风商务大楼、兽王大厦、科协大楼等楼宇的年税收均超过1000万元。

  原本占据城市中心的工业用地,地价远远超过了这块地上企业的产值。在商业时代,地段体现了它超乎其他产业的价值。“现在的下城已经基本不办工厂,下城的产业发展方向是现代服务业。”翁卫军说,现在已有70%以上的省市级银行将总部设在了下城。土地利润的最大化开始对城市用地格局重新洗牌。


[1][2][下一页]

(责任编辑:曾玉燕)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余先锋 | 翁卫军 | 杭州 | 杭州育才中学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