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龚小莞)昨天,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人员开始对位于蔡塘社附近的古墓群进行考古发掘。有迹象表明,古墓可能已被迁移。
昨日最先发掘的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明代墓葬,墓葬保存得不错,用三合土夯筑而成。
| |
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靳维柏说,这块墓碑具有明代墓葬的特点,但是文字有些奇特,从上面的“丁丑春立”、“万历伍年”可以看出,墓碑是万历五年丁丑(1577年)的春天立下的。墓碑上有3个人名,最上面的是“黄氏”、下面并排的是“潘公”和“洪氏”,说明是共同墓葬。但这样的排列顺序以往几乎没见过。初步猜测3人的关系是母亲、儿子和儿媳。随后的探测印证了三人合葬的猜测。
在另一侧,考古人员对于两根望柱所在的范围进行了钻探,初步发现了墓葬的踪迹。考古人员经过仔细测量后发现,两根望柱与墓室所在地正好形成一个正三角形,边长为30米,其中也许大有深意,还有待考究。据推测,该墓葬应为清代墓葬。据了解,明代墓葬的望柱上一般没有刻字,而这两根望柱上有一对对联,用于歌颂、赞美、褒奖墓主。此前厦门曾发现过三处望柱,墓主身份一般较显赫。此次发现的望柱是最大的,墓主身份应该也不同寻常。
据悉,蔡塘社附近有三四十座古墓,此次考古人员将对其中保存较完好的,以及地面迹象比较明显的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其他破坏严重的墓葬已经失去了考古价值,就不再进行发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