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次药品降价令近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继2006年三次调整药品价格后,发改委再次调整心脑血管等10类354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其中70%的品种价格下调,平均降价幅度20%,最大降幅85%,降价金额约70亿元。
| |
一年多前,发改委官员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将继续分期分批降低药品价格,“一直要降到老百姓不说药价贵为止”。尽管不少专业人士指出单纯降低药价并不能根治老百姓就医费用负担重这一问题,但毕竟价格是最直观的因素。发改委坚决一降再降,无疑发出了这样的信号:民生问题是头等大事。眼下,也许有些人仍然会觉得药费偏高,但如果药价始终保持这样的下降趋势,总有一天会达到令老百姓满意的标准。
有降,也有提。除了70%降价的药品,还有30%的药却提高了价格。这都是些什么药呢?从发改委的公告里不难找到答案:“对临床急需、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药品不再降价,以鼓励廉价药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对市场供应紧缺或断货的品种,适当提高价格”。联想到去年一段时间内媒体连续报道的多起“找药新闻”,我们可以满怀希望地期待,像白血病患儿急需却又断货的复方磺胺甲唑注射针剂、环磷酰胺等“救命廉价药”会在这类利好政策的引导下长久地回归市场。
更令人惊喜的是,政策并不像以往老百姓所认为的“雷声大、雨点小”,而是“雷声大、雨点也大”。据报道,以前发改委降价主要是选择患者反映最强烈的品种。但降完之后,发现降价药在临床上使用大幅减少,一些医院选择了其他的替代品种。发改委随之改变对策:按照药品大的治疗类别来降价,同时出台了监管措施:医疗机构销售降价药品的数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发生明显下降的,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进行调查,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我们不止听到了雷声,还确确实实洒到了甘露。
尽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医疗服务体制的根本性改革还需时日,尽管药价虚高的现象一时尚无法彻底改变,但从这则降价令里,老百姓看见了实惠,更产生了对政府部门的期待和信心。作者:晨报记者李艳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