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珠援藏期间14次进出墨脱。(资料图片)
1968年生于湖南
1986年~1991年 海南、广东佛山部队服役
1992年~1995年 佛山市委办公室 科员
1995年~2001年 佛山市委宣传部秘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党办秘书
2001年3月-2004年5月 佛山市原石湾镇党委副书记,佛山市禅城区澜石街党工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04年5月~2004年6月 佛山市经贸局副局长
2004年7月~至今 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
文/图 本报记者 严利
西藏墨脱县是现在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国家级贫困县。
每年都有十多人死在徒步通往墨脱的“生死路”上。
从2004年7月开始,广东援藏干部许晓珠为了能给这座“高原孤岛”的百姓修一条连接外面世界的路,徒步往返这条“生死路”14趟。
如今,在“雪域高原”墨脱,许晓珠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小个子干部”。在广东乃至全国,许晓珠成为援藏先进典型。他的每一场报告,都让听众热泪盈眶。
2007年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亲切接见许晓珠时表示:“许晓珠同志很不简单。你的事迹我前后看了三次,非常感动。你是共产党员的榜样。”
典型人物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平凡的生活经历,以及艰难的情感挣扎?本报记者专访了从报告台走下来的许晓珠,还原了一名援藏干部工作生活的点滴细节。
记者:对很多人来讲,西藏特别令人神往。还能记得你第一次去墨脱的时间吗?
许晓珠:2004年7月26日,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我和墨脱县委书记李建功等3名援藏干部第一次踏上“生死墨脱路”。
记者:墨脱路上见生死,动身前没人告诉你墨脱的情况吗?
许晓珠:动身之前有人告诉我,去墨脱有四怕:怕雪崩、怕泥石流、怕猛兽、怕蚂蟥。要穿大两码的解放鞋,说是因为脚一直泡在雪水、泥水里容易发胀,我当时以为是夸张的讲法。
记者:你被蚂蟥叮上没有?
许晓珠:我们坐车从林芝地区的波密县出发,在距墨脱县80公里处,路就没有了,汽车无法走了,只能徒步。一路上蚂蟥成群,一根筷子长的小草上就有上10条。
谈进出墨脱
初走“生死路”被6条蚂蟥咬
中途休息时,我总感到双脚不适,把裤子卷起,竟发现6条蚂蟥扭动着身躯,直往腿肚里钻。同行的人告诉我,被蚂蟥咬后,无药涂搽,就用烟头烫着伤口,算是消炎。后来我再翻这座雪山时,连鼻孔都有蚂蝗钻进去了。
在崎岖山路上,走了10多公里路偶尔能遇到一个行人,准确地说是背夫。墨脱人生活、生产用的物资都是靠人力背、牲口驮。背夫身上到处是疤痕,那是被蚂蟥叮的。
记者:路难走,有没有想过回头?
许晓珠:刚开始觉得好玩,可后来发现路的艰险远超出我的想象。墨脱比想象的苦百倍,实在是找不出一个词来形容。 在没有路的地方赶路,简直是冒险,且不说有自然险情,单是走完就累得全身像散架。我第一次进去,脚指甲磨掉了两个,疼得无法入睡。
刚走到半路时,说真心话,确实就想着早点从这里逃出去。
记者:那你为什么没打“退堂鼓”?
许晓珠:那是因为还有很多让人无法退缩的理由。第一次进墨脱时,我还没有经验,贸然走到一个刚刚发生过塌方的路段,恰逢山上石块和沙土滚下。这时门巴族向导欧珠才旺大喊:“不能过去,小心石头!”随即奋不顾身地扑过来,用身子护住我。我转过头,轰隆一声巨响,大小石块从头顶上方滚落……
记者:从你出发的地方到墨脱县城有140公里,第一次走了多长时间?
许晓珠:5个昼夜。2004年7月31日,经过5昼夜徒步跋涉,到墨脱县城时,腿走肿了,脚底板磨烂了,脚指甲也掉了两个。
记者:第一次进墨脱的经历让你震撼,因此,进入“高原孤岛”墨脱后,你就想到要修一条公路?
许晓珠:我到墨脱县城后,就住在县城招待所,但是那里的价格让我吃惊:鸡120元一只;3斤多的鲤鱼是300多元;各种饮料,不论瓶子大小一律10元。你要明白,2005年,墨脱县的人均年收入才1075元,这一年收入算下来只够买10斤鱼。
谈修路
听到地震警报都麻木了
后来才知道墨脱的所有物资都是背夫通过人背畜驮运进来的。因此一只鸡蛋卖4块钱,在当地不是新闻。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上世纪末,墨脱仍实行计划经济的原因。这里生活用品限量供应,额外采购要有商业局长的批条。现在仍是每人每月供应36斤粮食,2斤香油。病人用3瓶以上的盐水点滴需要医院院长特批。
但另一方面,墨脱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物产丰富,雅鲁藏布江的主体部分就在墨脱县境内,这里是徒步旅游者的天堂。桃子、橘子、野香蕉、芭蕉等水果举手可得。但这些美景和物产却因无路可通只能静静在等待。这种强烈反差,让我想到必须要修路。
记者:修路,绝非是纸上谈兵。
许晓珠:要修通墨脱和外界的公路,难度确实很大,但是我在海南当过兵,海南当年也是孤岛,那里就是先修岛内,然后再修和岛外连通的路,我觉得这个模式,可以在墨脱复制。墨脱必须先修县内的公路,把各个乡镇连通。这两年多时间我走遍了全县48个村,专门请专家进行勘探、设计和论证。
记者:有人说,为了修路,你差点丧命?
许晓珠:有一次,我下乡在翻越嘎隆拉雪山时,当时积雪已经1米多厚了,每迈一步都比登天还难。在离山顶还有几百米的地方,高原反应出现了,突然觉得胸闷气短、大脑一片空白,剩下的路程几乎是在通讯员欧珠的搀扶下无意识地走完的。
记者:那一刻,你想过家人吗?
许晓珠:想又能怎样?反正他们也不知道,何况又没有电话可以联络。
有一次我到乡下调研,因为大风大雪,卫星电话都失灵了。8天都没法和县里取得联系。等到后来我爱人和我接通电话时,她只说了一句话:“原来你还没有死。”电话里就是强抑着的哭声。
死亡极限的事情,在墨脱经历很多,我都麻木了。墨脱经常发生地震,开始我一听到地震的警报还会跑出房间,后来听到警报声后,都不想往外边跑了。
记者:你的努力得到回报了吗?
许晓珠:2005年10月,西藏交通厅正式批准了墨脱境内县乡公路保证通行和前期修建方案,县乡公路建设正式启动。
记者:那墨脱通往山外的公路呢?
许晓珠:这条路的规划已经上报国家交通部和发改委了,现在还在做论证。
记者:这也是一个和公路有关的问题,如果公路修好后,那些原来在雪山上背运货物的背夫,随即也将失业?
许晓珠:为了使当地背夫在公路修通后保证生活来源,县里专门有一个解决方案,另外,我自己也拿了10多万元的积蓄,让他们学驾照、买汽车跑运输。现在,已经有60多名背夫走出墨脱学习驾驶技术,全县汽车已经有149辆。
谈为官之道
我下乡连矿泉水都舍不得带
记者:修县内公路必须要去各村调研,你是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村镇会热情招待吗?
许晓珠:说句玩笑话,那么艰苦的地方,怎么招待我?我下乡自己带压缩饼干,矿泉水都不能带,太贵了,10多元一瓶,反正到处有雪水。晚上就在岩石上搭帐篷睡觉。
记者:墨脱要想富,必须要修路,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你因此要坚持这样做。
许晓珠:墨脱县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不断,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我一到墨脱就已经了解到,修路的愿望是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头等大事,但是这条路就是一条“天路”,修起来困难大得常人无法想象,而且之前已经也修过,不过因为环境太复杂,部分路段已经完全被泥石流等冲垮。
当时我提出要修路,也有人劝我:不要提修路的事,满三年就回广东,何必自找苦吃。但是,我忘不了我每一次进墨脱的经历,我三年后可以离开这里一走了之,但是这里的百姓,却要世世代代受到路的折磨。
仅向外界呼吁关注墨脱是多么的穷啊,多么的难啊,这些乞怜的声音远远不够,我们要自己给出建议。
我为什么要走遍墨脱各个村?就是要先做到自己心中有数,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然后才能引起上级领导重视。
记者:很多报道说你为了修路,直接和自治区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面谈?
许晓珠:我想趁此机会澄清一下,不然可能有人误解我许晓珠越级汇报是特权。西藏自治区对援藏干部的一个提法是:“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要求对援藏干部“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成绩上多肯定,政治上多信任”。另外,我去援藏时,自治区又规定,为援藏干部开通绿色通道,如有必要,援藏干部可以越级汇报。所以,我在修路这件事情上,确实做过越级汇报。
谈家庭
我怀着感恩的心情去援藏
记者:回过头来看你的经历,援藏前你已经是佛山经贸局副局长了,常人看来,你并不需要去援藏“镀金”。
许晓珠:我去援藏前,去西藏旅游过两次,后来援藏还有个“私心”:希望寒暑假我女儿能够到我援藏那里,让她吃苦锻炼一下,但是等我去了,才发现那里实在太苦了。
记者:听说你去援藏时,是家里最离不开你的时候?
许晓珠:2004年6月,我离开佛山到墨脱,佛山家里有我患脑瘫的女儿,有长期生病的爱人;湖南岳阳老家,有我患肝硬化的父亲。但他们说,你走吧,我们支持你,所以我就这样到了墨脱。
记者:你是援藏干部,也同时扮演儿子、丈夫和爸爸的角色,在这样的煎熬中,你会流泪吗?
许晓珠:女儿给我打电话,总是说一句话:“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看我啊?”我总是大声对着女儿喊:“爸爸爱你啊。”说完,一个人偷偷哭一场。
记者:现在你回到广东了,可以和家人团聚。
许晓珠:这一周都没有见到家人,刚去深圳为墨脱一笔捐款进行商讨,另外,还要向广东的朋友呼吁,支持墨脱。我刚接到电话说我爱人生病住院了,我还没来得及去看她。
记者:在你心目中,墨脱比她们更重要?
许晓珠:我是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去工作的。一方面,是广东省委、省政府、还有佛山和广东援藏团队领导,以及同事的帮助支持,使我成长为模范党员的;另一方面,我的家庭有些困难,如女儿患有脑瘫,一些朋友、同事很关心,每次看到医疗信息,都会告诉我,学校还安排专人照顾她。我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我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