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陕西新闻 > 陕西日报

西安经开区走出内陆产业发展新路

  “十一五”开局之年,西部内陆地区开发区迎来新的挑战。一方面,追赶任务日益艰巨,招商引资难仍然是制约区域快速发展的严峻课题;另一方面,国家集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导向对区域招商引资又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新形势下,如何有效破解上述难题,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地处内陆的西安经开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本地比较优势,通过建立综合服务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优势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内陆地区产业培育、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特色新路。

  龙头样本 陕重汽的“蓝筹”魅力

  驻足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面对如今厂房林立的泾渭工业园,谁能想象4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2006年已有3万辆重卡从这里驶出,分销全国及世界各地。

  作为西安经开区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的一个样本,陕西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重汽)的“蓝筹”魅力在2006年底得到集中释放。

  2006年12月7日,我国第四大石油开采炼化企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斥资10亿元,正式入股陕西汽车集团。

  据悉,延长石油此次投入的10亿元资金,最终将全部用于陕重汽“十一五”期间在西安经开区的发展项目。在此背景下,作为陕重汽第一大股东的潍柴动力,也将追加10亿元资金投入陕重汽。

  事实上,不管是新资本的注入,还是大股东的追加投资,除了看好陕重汽的创新能力及发展前景外,他们对经开区、西安市乃至陕西省围绕陕重汽构建重型汽车产业集群这一大方向的高度认同是一个重要动因。

  按照规划,陕汽商用车产业园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先进、亚洲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

  据西安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目前围绕陕重汽已聚集了10余个重型汽车产业项目,龙头加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形态初步显现,仅重型汽车产业领域,2006年的产值已经超过80亿元,到2010年产值可达到350亿元。

  资料显示,在全国商用车销售行情并不乐观的情况下,新基地正式投产仅一年的陕重汽却逆流而上,2006年陕汽产销重卡3万辆,同比增长110%,增幅居全国同行业第一;集团利税总额成倍增长,实现产值约90亿元。

  锁定优势产业 高起点抢先布局

  2003年“二次创业”全面启动后,经开区管委会认识到,在与东部开发区差距较大、西部市场相对不成熟的大背景下,经开区必须走非常规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并把发展重点牢牢锁定在优势产业集群的培育构建上。

  2004年10月,一个会集了国内汽车行业领导、权威专家及业内精英的中国西部重型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经开区召开。与会代表达成共识,以陕汽集团为龙头,在经开区泾渭工业园建设中国西部重型汽车产业基地,是实现西部重型汽车产业升级、跨越式发展的最佳选择。

  专家们的建议与陕西省、西安市在经开区围绕陕汽建设重型汽车产业基地的大布局不谋而合,更坚定了经开区加快以重型汽车产业为试点,发展产业集群的信心。

  2005年底,一个总投资19.8亿元,技术、设备和管理堪称国际一流的陕汽商用车产业园开始浮出水面。在这个产业园里,一个整车装配车间足足有5万多平方米,每7分钟就会有一辆重卡下线……尤其是建设速度,仅一年多时间,一期工程就正式投产运营,经开区以商用车产业园为核心的相关配套建设也基本同步完成。

  恰恰在这一年,国内重汽行业在历经“井喷”式的快速发展之后,开始步入平稳增长的调整期。拼技术、拼质量、拼规模、拼管理、拼品牌成为这一时期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通过整体搬迁实现企业生产运营全面升级的陕汽商用车新基地,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得了主动发展的先机。

  “一个园区,在一开始就被明确定位成‘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这样的思路和做法或许在西安乃至在整个西部地区也并不多见。”有关专家充分肯定了各级政府在科学调研基础上对优势产业集群培育的重要推手作用,“早期东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比较明显;而在西部内陆地区,要想迅速形成集群态势,政府‘有形之手’的适度引导和促进不可或缺。”

  灯塔效应 产业集群的“井喷”态势

  事实证明,西安经开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产业集群道路走对了。

  由于陕汽在重卡领域的目标与汽车行业跨国公司全球扩张及产业转移的战略不谋而合,相关企业对于陕汽的发展高度关注。

  就在陕汽商用车产业园项目确立不久,多家汽车领域的跨国公司纷纷抛来“绣球”。2006年6月下旬,陕汽与康明斯合资建设的康明斯发动机项目正式开工。

  有评论认为,陕汽集团与德国MAN和美国康明斯在技术与生产上的强强联合,使陕重汽成为国内掌握重型卡车核心技术的制造商之一,具备了面向国际市场的竞争利器。

  基于龙头企业的灯塔效应,相关配套企业的进入也呈现出令人欣喜的火爆态势。

  2006年9月16日,全球规模最大的集装箱制造集团,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企业中集陕汽重卡(西安)有限公司与经开区正式签约,在泾渭工业园投资6亿元建设新的专用车生产基地。该项目建设进展迅速,2007年3月可望投产。

  日前,记者徜徉于泾渭工业园时,一家家汽车车桥、车架、轮毂、灯具、玻璃、包装材料等配套企业不时跃入眼帘。他们或大或小、或投产或在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

  更令人欣慰的是,这种产业集群培育的成功模式在重型机械和新材料产业两个领域业已初见成效。

  2006年10月20日,总投资24.8亿元,陕西省装备制造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易地搬迁项目在泾渭工业园开工建设。中钢西重在铸锻工艺方面属国内领先,12月下旬,继重机工业园开工建设后,该公司继续发挥其技术优势,决定新增投资3亿元建设铸锻工业园。而本市的另一国企西安筑路机械厂也在年底前确定迁入。

  10月28日,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建设的我国最大的稀有金属新材料科研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在泾渭工业园投产;与此同时,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强大科研实力,在新材料领域,已有西部钛业、西部金属、西部景钛、天力金属等多家极具成长性的公司开工、在建或投产。管委会领导预计,到2010年,经开区新材料企业总数将达50家,总产值达到120亿元,销售总收入达到150亿元,实现外贸出口7亿美元。

  服务角色 构建综合服务支撑体系

  产业集群道路上的探索与尝试,为区域带来丰厚的回报。据了解,自2003年以来,主导产业的迅猛发展拉动经开区连续四年保持了40%以上的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经开区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于优化提升产业环境、构建综合服务支撑体系上,其角色中服务的分量日益加重。

  管委会负责人表示,西安市委、市政府对经开区的定位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建立西部最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第二是建设现代西安的城市新中心,这就要求把产业环境的构建不断向纵深推进。

  2006年12月,位于泾渭工业园的一个三级园区——创新工业园进入公众视野。据了解,创新工业园包括标准厂房示范样板区域、运动休闲景观区域、标准厂房定制区域和员工生活配套区域等。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工业园主要针对中小企业,以租赁、销售、定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相关配套企业,为区域商用汽车等支柱产业的上下游关联企业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

  据介绍,虽然陕重汽的产业集聚优势已经凸显,但本地配套却仅占30%左右,创新工业园的出现,则被经开区视为延伸产业链、提升本地配套率、推进产业环境的强化之举。

  在硬环境方面,管委会从2005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投入20亿,将累计投入60亿元全面提升区域环境。在此基础上,经开区还将构建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以工业服务为主的全方位支撑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投融资服务平台、信息管理平台、企业管理咨询和人才培训中介平台、技术支撑平台等。

  西安经开区,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一个集约发展、特色发展时代的到来。

  (本报记者 苏嵘)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方式 | 西安 | 西安八中 | 西安工..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