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第一个公话亭在港城南山公园门口“落户”。
自此,这种无人值守卡式公话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市的大街小巷、企事业单位,高峰时,数量达到了3000多部。
然而,随着手机、小灵通、话吧等“后起之秀”占据了语音通讯业的大部分市场空间后,无人值守卡式公话也遽然走向没落。
| |
在人手一部手机的今天,无人值守卡式公话该何去何从?
电话卡销量曾高达上亿元
无人值守卡式公话也曾有过一段风光的日子!
烟台网通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从1998年我市出现第一部无人值守卡式公话亭,到2000年鼎盛时期,无人值守卡式公话在我市曾安装了3500多部,“许多路段、单位都争着抢着申请安装话亭”。无人值守卡式公话市场消费也高得惊人,每年销售电话卡量都要上亿元。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近几年我市通讯业的长足发展,无人值守卡式公话渐渐从红火趋向“没落”。目前,我市市区无人值守卡式公话只保留了2300多部,其中,安装在街头的有700多部,剩余的1500多部安装在寄宿制学校、宾馆、部队、医院、旅游景点等地。消费人群也由过去普罗大众,缩为学生、军人和外来务工者。
虽然我市的无人值守卡式公话数量仍不少,但由于消费人群有限,市场消费量与往昔辉煌相比已是微不足道。烟台网通IC卡式公话班于班长告诉记者,整个芝罘区无人值守卡式公话一周的总业务量仅有15000多元。
少人问津是必然
无人值守卡式公话被消费者冷落,乃是技术更迭的必然结果。
一位接受采访的市民说:“以往通讯工具不方便,公用电话当然会升温,现在手机、小灵通这么普及,随时有事触手可及,还有谁会满街去找公用电话啊。”
他的看法很有代表性。
更让人忧虑的是,被人冷落的无人值守卡式公话,也在遭遇着一些人的无情破坏。
烟台网通专门负责IC卡式公话的史主任说,公司有16个专职保洁员对无人值守卡式公话进行维护,由于无人值守卡式公话被破坏严重,每年光用在维护话机的费用就达80多万元,这还不算更换话亭的费用。
出路何在
虽然无人值守卡式公话亭用户不多,但目前还不能退出城市的舞台。
按照有关要求,无人值守卡式公话是城市的配套设施之一。一位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说:“烟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如果满大街都找不到一部无人值守卡式公话,那么市民、游客会做何感想?况且,有些市民、有些人群、有些游客,对无人值守卡式公话也有使用的需求。”
担当着城市配套的重任,无人值守卡式公话还真不会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
特殊的使用用途,也注定让无人值守卡式公话不能从人们视野里告别。“现在这种无人值守卡式公话的主要用户所使用的大部分是室内壁挂式的,外部的公话亭用户有限。我们内部系统对所有公话的使用情况都有显示,有许多公话亭长期都是零话务,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会适当调整到用户较多的地域,但调整不会太大,因为万一遇到交通事故、火灾、刑事案件等问题,说不定它会起到重要作用。”烟台网通的一位人士说。
无人值守卡式公话该何去何从?欢迎各届人士提供宝贵建议。(记者 张宁 摄影报道)责任编辑:亦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