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记者 金娜 通讯员刘彤张静)昨日,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者纪念馆正式开建,以记录和陈列每位遗体捐献者感人的故事。该馆预计3月26日开馆。市红十字会负责人介绍,自2000年开展遗体捐献登记接受工作以来,已有3214名志愿者登记,有81名志愿者实现了捐赠愿望。
为纪念遗体捐献者,我市修建了遗体捐献纪念碑。但一座纪念碑,还无法讲述遗体捐献背后的故事。为此,市红十字会决定在石门峰都市陵园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旁,开建遗体捐献者纪念馆。每位捐献者的生前照片、经历、特长、爱好及个人物品、有代表性的书画和摄影等,都将在此陈列。
“遗体不是没有生命的教具”
昨日,81岁的程远老人,参加了市遗体捐献者纪念馆开工仪式。去年,他的老伴杨菊贞捐献了遗体。对修建此纪念馆,程老感到欣慰。他希望市民特别是遗体使用者,能多了解捐献者的故事,不要把这些遗体当作没有生命的教具。程远介绍,老伴杨菊贞去世捐献遗体时,他了解到遗体使用单位会在遗体手腕上标一个编号。想到老伴遗体是以一串数字命名,他觉得很难受。后来,他专门自制了一块小牌子,挂在老伴手腕,上面写明姓名等信息。他希望使用者能了解亡妻,尊重她最后的心愿。程远随后向市红十字会建议,能不能为捐献的遗体制作统一标牌,让人们记住他们是最有爱心的人。市红十字会秘书长桂顺利说,根据程远老人的建议,全市各遗体接收站已改进了工作,制作了标牌,除一些不愿公开身份的捐献者外,其他捐献遗体上都标明了姓名身份。同时,市红十字会还要求师生们在使用遗体前要举行默哀仪式,以示悼念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