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腐败害死人 新华社资料图片
郑筱萸的“落马”,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SFDA)这个成立不到10年的机构处在风口浪尖。
1月2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少有地就郑筱萸案听取了监察部的汇报。郑案被定性为“严重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
“最令中央震怒的是,郑案不仅仅是个人腐败,而是类似于‘有组织的犯罪’,涉及到不同层次药监系统和地方局的官员,影响恶劣。
”一位接近专案组的人士对记者说。
而本报获得的最新消息显示,郑筱萸案还涉及到他的家属,其在某医药公司任职的儿子也一同被捕。
从郑筱萸到他的两任秘书郝和平、曹文庄,再到辽宁省原药监局局长张树森的先后“双规”和被捕,外界认为,郑筱萸案暴露出来的不仅仅是单个人的腐败问题,而是他身后的药品监管体制。
注册部门大换血
虽然司法部门还没有披露郑筱萸案的细节,但知情人士透露,郑筱萸案所牵涉的问题,不仅仅是某一个案子,而是药品审批注册监管方面的一连串问题。
“他的问题很多,主要是违规审批、收受贿赂等,是很严重的经济问题。”一位对药监系统非常熟悉的人士说。
由于郑所涉的是整个药品监管体系的问题,国家药监局开始了系统性的补救措施。
“很多正常的行政工作都停止了。”国家药监局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说。该官员告诉记者,从去年8月底到现在,国家局除了审批进口批文和部分补充申请外,其他品种的审评、审批工作全部停止了。
“很多新办厂家都等着批文生产,由于审批、审评工作停止,花了大价钱造的生产车间和购买的设备将搁置等待。还有那些花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研制新药的厂家。他们都处在生死攸关的境地。”一名制药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抱怨说。
一位药监局内部人士则向记者感叹:“现在注册部门人员大换血,留下的没有几个。而即使换到别的部门,也是胆战心惊。”
而整个药监系统郑筱萸任期上的药品注册进行了一次被业内称为“注册9·11”的行动——2006年底,国家药监局决定对2005年1月1日到2006年8月31日之间,已经通过各省局组织的现场核查并已获通过,资料已经报到国家局的所有品种重新进行现场核查,并在2007年6月以前完成。
“这意味着16万张批件要再注册。”一名制药界人士说。
不过,由于企业的上书和协会的反映,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药监局的这些强烈的反省行为。一位颇为熟悉国家药监局内情的人士说:“他们担心,度如果没有把握好,整个药监的监管体系将受到严重冲击。”第[1][2][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