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咨询室的是一家三口,父母脸上挂着明显的焦虑,跟在他们身边的那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就是儿子萧强。
我示意他们坐下,可萧强却突然冲着他的父母大声喊:“她是什么博士,她根本不是博士,她一点也不像博士,我不谈了,我走!”父亲显然被儿子的举动激怒了,大声喝道:“你给我坐下!”并试图上前阻止,两双眼睛怒目而对。
| |
我示意父亲:“留在这里还是离开,让他自己来决定吧。”并转过身冲着萧强微笑着:“你好眼力啊!我的确不是博士。”听我这样一讲,萧强变得迟疑了。我用肯定的目光望着萧强:“没关系。由你自己决定留下,还是离开。”
萧强看了看父母,在父亲右边的沙发上靠着母亲坐下了。
母亲说:“这孩子从小脾气就犟,最近不知怎么了,火气特别大,动不动就冲人嚷嚷一通。这孩子的心理是不是有毛病?”母亲说着流下泪来,“周一因为和语文老师发生了冲突,已经被学校停课了。”
“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转向萧强。
不等萧强回答,父亲就接过了话茬:“语文老师不仅讲课好,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可这个孩子就是和语文老师不对付。前两天,老师发现他的桌子被白色涂改液弄得乱七八糟,就问是不是他画的,没想到他像点着的爆竹,立刻蹦起来:‘不是!凭什么说是我画的?’老师叫他来办公室,他居然把桌子也搬去了,一进屋就拍着桌子大嚷:‘你调查了吗?’把这个男老师气得发抖,说教了20多年书,还没有见过这么厉害的学生……你说他混不混!语文老师已经被气得犯高血压住院了!”
“是这样吗?那天,你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火气呢?”我转向萧强。
萧强怨恨地望着父亲,并不讲话。
“从你的眼神里,我感到你心里压抑着愤怒,好像在生爸爸的气?”我继续问。
母亲叹口气接着说:“唉,这爷俩总不对付,谁看到谁都不顺眼。”
原来,上周末开家长会,萧强的父亲在教室外恰巧遇上语文老师,他对萧强的父亲说,孩子最近表现不太好。萧强的父亲听了,很不是滋味,回家狠狠训了儿子一顿,并像以往一样罚站一小时“军姿”。
本来,萧强就觉得语文老师不喜欢自己。这次挨罚,使他更认定语文老师是借开家长会的机会,有意在父亲面前告状,所以在周一的语文课上,萧强才会对语文老师的批评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
在咨询中,我了解到萧强父亲是个转业军人。因在部队表现出色被提干,但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没有晋升的机会,于是转业在国有单位当个小头头。这种经历使父亲认识到文化的重要,虽然工作忙,他对儿子的教育却从来没含糊过,管教非常严厉,就像当年在部队训练战士一样。
小学阶段,萧强还比较服从,在父亲的严格管束下,萧强从学习成绩到身体素质都发展得不错,但同时也形成了让父母头痛的倔强性格。为此,爷俩没少发生争执。虽然谁都不肯示弱,萧强还是有些憷父亲,平时尽量回避父亲。
但在学校,萧强可不憷老师。所以与老师冲突不断,特别是和语文老师,更是没完没了地对着干。
“能举个例子吗?语文老师做了什么,让你感到他有意跟你过不去?”我问萧强。
“那天上语文课,我忘了带练习册,语文老师认定我没写作业。我告诉他我写了,但他就是不信。”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我静静地等待着。
“然后,他说要给我爸打电话,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喊出我爸的电话号码。”他语速明显加快,声音也提高了。
“他这样做让你很难堪。”我说。
“对。而且他还动不动就让同学罚站。”他重重地加了一句,“尤其对我罚得更狠。他就是和我过不去。”
“你是否觉得,语文老师有点像爸爸?”我接着问。
三个人有些意外,都抬起头来,相互望了望。屋里出现片刻的沉默。
父亲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大声说:“我早就意识到孩子的倔劲跟我有关,没想到影响这么大……”父亲有些不知所措:“我是不是该做一些调整啊……”
针对他们的情况,我就“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对萧强的父母做了辅导。相处中重要的是倾听、尊重、理解、支持,我们交流了一些具体做法,同时对萧强也做了疏导。当然,学会控制过激情绪需要一个过程。
此后,针对这个家庭,我又做了几次咨询。在这个过程中,萧强的父母做了许多改变和努力。一段时间之后,萧强的状态有了明显变化。
一次,萧强去办公室问语文老师一段古文的译法,语文老师不但没有告诉他,反而批评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讲过的内容还记不住。这一次,萧强没有顶撞老师,而是在事后来到了咨询室。
他滔滔不绝地倾诉了半小时,历数语文老师的不是,我静静地听着,让他把内心的不满尽情宣泄出来。然而说到最后,他自己居然停住了,话头一转,冒了一句:“其实老师也是为我好……这个老师确实挺有水平,在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特别棒。”
看到萧强有了这样的变化,我从心里为他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