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的要求显得更为紧迫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改革迈出重大步伐,金融各项功能进一步发挥。到2006年9月底,银行业总资产达42.1万亿元,比2001年底翻了一番多,按市值排序,我国已有3家银行跻身世界十大银行之列。
| |
然而,在发展迅速、规模壮大的同时,金融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却未有根本改善。这其中,直接融资比重过低、渠道过窄就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就融资方式本身而言,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各有优缺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直接融资比重一直仅有10%左右,整个金融体系中银行间接融资占绝对主导地位。全社会储蓄主要以存款方式集中于银行体系,全社会的投资也相应地主要由银行贷款来支持。这种过于偏重一种融资方式的金融结构,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问题,如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的不对称,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储蓄期限结构与投资期限结构不相匹配等等。
正是考虑到过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的种种缺陷,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扩大直接融资,相对缩小间接融资的比重。近年来,日本的直接融资比重为50%,德国为57%,美国更是高达70%。我国金融业发展到目前阶段,改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关系显得越发紧迫和重要。
扩大直接融资,离不开股票市场的发展。2006年,我国股市出现转折性变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股市融资功能得以恢复。数据显示,2006年沪深两市共有70只新股发行,融资总额达1642.56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创出历史新高。而且超级大盘股发行成为当年焦点,单家融资额过百亿的有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银行等。上市再融资同样写下新纪录,当年共有69家公司实施再融资,募资1106亿元。今后,还应继续深化股票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鼓励优质企业发行上市,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和资本运营效率。
与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的要求显得更为紧迫。在一些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债券融资比例一般远远大于股票融资,如2005年美国债券发行的规模大约是股票发行规模的6.5倍;而去年我国发行的企业债和公司债仅相当于同期股票筹资额的44%。由此可见,我国债券市场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完善债券管理体制,逐步形成集中监管的债券市场,无疑将会有力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