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家具在清代广东贡品中所占比例甚高
清代帝王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和奢侈生活,经常借各种名目让臣僚们进贡一些物品。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康熙至宣统年间的近万册《宫中进单》中,记载广东官员的贡单约有千余件,占了十分之一左右。
足见广东贡品在清代各地贡品中的地位。在种类繁多的各种贡品中,广作紫檀家具因其用料充裕,造型稳重大方,雕刻精美,风格华丽豪放,深得清代皇室的亲睐。
广州历经两千多年的开发,至清代成为两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手工业的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称“苏州样,广州匠”享誉天下的美誉。在乾隆时期,粤城中心有条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广作家具作坊最集中、最讲究、最精良的街,名日“濠畔街”。街内小作坊星罗棋布,分为酸枝行、花梨行、紫檀行,形成同行业间百业竞技的繁荣景象。濠畔街各作坊工艺上分为两类:一类是行活坊,是迎合市场中下层买家,大量生产的作坊。一类是以慢工出细活为宗旨,在制作工艺方面不惜工本、时间出精品的作坊。其间有一作坊名叫“满堂红”,专造紫檀家具和紫檀杂件工艺品,因其木艺有独创性、个性化,标新立异,创作性强,非同行所能为。在濠畔街成为者。
广东清代的传世家具,有许多超凡脱俗、气韵高雅的绝世之作。据清史造办处记载,雍正七年(1729年),怡正亲王府总管太监张瑞交来粤海关监督奏折。举荐牙雕匠陈祖章(顺德人),董兆,李爵禄,杨有庆等人。受职开始在养心殿造办处当役差。从雍正十三年的档案中的木雕匠人有广东南海、番禺人氏,如罗兴、林彬、力员五、梁义等。他们入宫后被皇族重视,均属宫廷匠师,终身受禄。据史料记述:木匠被安置在圆明园居宿。粤人、浙江人、江苏人、各居其馆,膳食各异不同地区的工匠各显其技。在相互的明争暗斗中无形中也使家具制作工艺水平达到最高峰。
据说,乾隆下派官员到广东采办货物,曾下旨讲过,对作坊工匠艺人是:“料给值、工给价”。即是说不占民间工匠的便宜,公平交易。史料记载,造办处下发濠畔街的活作不仅有珍贵玉器、金银器、古董摆件的各式紫檀底座,还有紫檀家具。匠人受到恩惠,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发挥各人最佳技艺。濠畔街的匠人大多从小受父辈熏陶,几乎个个都能独当一面,能雕、能绘、能设计,不用图纸就能白手绘制大样即时施工。
据木雕世家冼联广师傅讲:当年光绪皇帝结婚大典、慈禧六十寿诞,曾派造办处官员携银两来广州订造紫檀家具多件。濠畔街一时哄动,作坊老板不敢掉以轻心,亲自设计,构图造料、制作,从雕工、刮磨、收光,都细心、严谨、讲究。经悉心制作数月后,宫廷家具送京当天,万头攒动,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后面还有一段故事,是说光绪皇帝的“龙床”在广东濠畔街制成后运到京城,入宫后造办处所有各省工匠竟无一人懂得安装,后来只得飞马传会两广总督诏会广州城木雕名师梁阜进京装嵌,顺利完工,一时名噪京华,因此濠畔街常成为宫廷来图来样设计家具的基地。
在广东采制的紫檀贡品,是历年总督必贡之物,往往搜尽天下绝活穷工,按图订做,完工审验即行上贡,入册一一记录,时间、地点、工匠名录等详尽无遗漏。在此,有一个人值得一提,他就是曾任两广总督的李侍尧。李侍尧,字饮斋,汉军镶黄旗人,祖上曾是明朝大将,父亲李元亮做过户部尚书,李侍尧于乾隆初年被乾隆接见,先后出任军机处章京,热河副都统,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广州将军,两广总督等职。李侍尧为官二十多年,以进奉见长而受瞩目。在官员当中进贡物品最多、最精、最古、最绝,乾隆皇帝时时夸奖,李侍尧所办贡物较他人为优。他任两广总督期间,经常乔装百姓深入民间僻巷陋街录访,身怀绝计的民间工匠,随时登记入册,一旦造办处如匠入宫,可随时随地如匠人进宫受差遣。李侍尧在广州任总督期间至乾隆四十五年进贡次数有档可查的有120多次,平均一年进贡多达9次。如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藏文物珍品中,不难发现李侍尧当年进献的贡品。如现存院内的广州进贡紫檀框嵌金月桂挂屏和紫檀框嵌金鹤鹿挂屏均系李侍尧为两广总督时进献。在月桂挂屏左上角有李侍尧亲笔抄录御制诗一首,留名题款。两幅挂屏均充分显示广州考究、细腻的紫檀工艺和象牙工艺水平。(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11)竹木牙角器),尽管后来李侍尧因贪污被乾隆查办,但经他手进贡的紫檀木重器却为后世留下了难得的艺术瑰宝。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数百年来紫檀木美丽而神秘的面貌逐渐被世人认识,昔日只有皇家才享用的紫檀家具也成为收藏家争相收藏的对象。从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紫檀贡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清代广东紫檀贡品的工艺水平。正是由于其用料充裕,做工精美,风格独特的工艺水平,终使它成为家具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田林洲)
图:紫檀嵌珐琅五联屏风(清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