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40多年的爱心传递——中国医疗队在坦桑尼亚

  新华网北京1月29日电 “医疗队员到坦桑,兄弟情谊似海洋,白求恩的榜样永不忘,毫不利己日夜忙……”

  这是上世纪70年代摄制的纪录片《中国医疗队在坦桑尼亚》中的一首插曲。1964年8月,第一支中国医疗队抵达坦桑尼亚,从此开始了迄今已持续40多年的爱心传递。

  心花怒放的时刻

  在桑给巴尔椰树总医院遇到隋大夫时,她刚做完一例剖腹产手术,浑身上下大汗淋淋,好像被水浇过似的。

  53岁的隋大夫来自江苏,有个好听好记的名字:灿烂。她是医疗队里年龄最大的队员,到坦桑已经一年半,被称为椰树总医院妇产科“No.1”,救了数不清的难产妇女的命。

  在坦桑,医疗队把做手术戏称为“蒸桑拿”,上手术台要穿雨靴和皮围裙,下手术台时手术衣全被汗水湿透。隋大夫说,她每天总得出好几身大汗——产房没有空调,风扇不好使,产妇比她高大沉重得多。

  桑给巴尔中国医疗队队长王鹏来介绍说,隋大夫一到桑岛就在翻译陪同下看门诊、查房和做手术,两个月后斯瓦希里语和英语“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每天单独值班,深更半夜随叫随到,从不发一句怨言,下了班还帮着厨师做包子、花卷等面食,是医疗队的生活组长。

  这里医疗环境简陋,生活条件艰苦,精神上寂寞孤单,想家时只能在海边转一转。“什么时候是最开心的时刻?”面对记者的提问,隋大夫说:“抢救病人时,整颗心都悬着。孩子平安落地,自己心里也放下一块大石头,那一刻真是心花怒放,觉得没有白来。”性格爽朗的隋大夫边说边笑,笑容和她的名字一样灿烂。

  蔫了的青菜

  来自山东的针灸大夫刘振峰在达累斯萨拉姆市莫希比利医院工作,曾为坦桑尼亚前总统姆卡帕治疗关节炎,令他病情大为好转。

  面对记者的同样问题,刘大夫用平和的口气回答说:“上班时最开心。”

  刘大夫说:“有个患神经性耳聋的小姑娘,只有12岁,妈妈要把小姑娘送到聋哑学校去,我劝她再等一等。经过两个月的针灸,小姑娘的听力逐渐恢复了,现在继续在原来学校上学。”

  坦桑尼亚实行福利医疗制度,看病基本不用花钱,但有的病人连路费都掏不起,刘大夫便会自掏腰包。在离达累斯萨拉姆市区十几公里的一个村庄里,有个小姑娘也患了神经性耳聋,刘大夫不仅给她看完病回家的路费,还给她下次复诊时的路费。

  刘大夫说:“我到过她的家,连床都没有,就一张席子铺在地上。小姑娘没有爸爸,和妈妈、姥姥一起生活,家里没什么固定的经济来源。我去了,她们就给我煮青菜吃,虽然菜叶都蔫了,可那份心意我很感动。”

  坦桑人如是说

  在坦桑尼亚,中国医疗队驻地几乎每天夜里都能听到叫急诊的门铃声或救护车引擎的轰鸣声,哪里有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哪里就有中国医生的身影。“中国医生对我们帮助很大,特别是在深夜和病人病情危重复杂的时候”,椰树总医院副院长赫迈德说。

  莫希比利医院检验科负责人奥古杜说:“中国医生每天都比当地医生来得更早,走得更晚,他们的工作方式对坦桑医生有很大影响。”

  达累斯萨拉姆一位名叫萨法尼的司机说:“中国医生医术高明,这里的人都更愿意找中国医生看病。”

  莫希比利医院副院长斯瓦依说,他年轻时之所以选择胸外科专业,主要是因为受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医疗队里的一位郭大夫的影响。中国医生填补了坦桑的许多医疗空白,“我们需要更多的中国医生”。

  坦桑尼亚卫生部首席秘书吉达维说:“中国医生培训了很多(坦桑)医生,治好了很多病人,提供了大量药物。他们是我们的好朋友,让坦桑尼亚人更多地了解了中国。”

  ……

  中国医疗队不仅活跃在坦桑尼亚,也活跃在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苏丹等非洲其他许多国家。中国与非洲深厚的传统友谊,就是靠他们,以及更多像他们这样的奉献者的努力,日积月累,涓滴积聚,终成今日之浩瀚海洋。(记者徐剑梅)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隋大夫 | 刘大夫 | 比利 | 莫希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