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1月29日电(记者郭久辉) 在此间举行的河南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们对药价虚高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建议从根本上改革医药审批的程序。
民革河南省委对药价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其提交大会的调查报告指出,我国从2001年第一次降低药价开始,到目前已降价20次,河南省2006年也已经降价3次。
政协委员们在讨论中质疑:虚高的药价到底水深几许?药价当初是怎么定的?有关主管部门核定药价的依据是什么?是否应该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定价标准?
民革河南省委调查认为,从2001年开始,中国药品施行“地标升国标”新政策(即所有药品统一使用“国药准字号”),即只有符合国家标准的药品生产厂家才有生产权。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药品要重新到药监局申报审批,程序是:省药监局初审-国家药监局收审-药品审评中心审评-国家药检局审核发证。以上各环节中药品注册司权力最大。2002年-2003年我国完成了全部升国标工作。
据已公布的数字:2004年国家药监局共受理10009种“新药”申请,而同期美国药监局仅受理148种。另一组数字是:2003年-2005年我国审批下来的化学药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仅有212个,其中真正的化学实体仅有17个,加上中药22个,这个比例只占总药品数量的0.39%,剩下99.61%“换汤不换药”(即改换规格、剂量、包装、商品名)的产品以“新药”身份、翻倍价格上市,统统通过了药品注册部门的审批。其中,有一种抗生素的商品名竟达60多个。
按照药监局正常注册收费,一、二类新药从临床试验到生产许可审批,总费用是4.8万元,批文评审通过至少需要5年。但近年来,一些“新药”批文仅一个星期到几个月就能拿到,批文价格低则三四百万元,高则上千万元。调查报告质疑:药价的飞涨会不会与此有关?
政协委员们还提到,不光是药物,医疗器械、食品、保健品等问题也很大,近几年揭露出来的问题很多。例如用于美容(主要是注射隆胸)的奥美定,问世以来已有至少30万人注射过此产品,因会引起乳房肿胀、腐烂,投诉一直不断,但该产品却有国家相关部门检验合格的检测报告,又有进入市场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消费者投诉无一胜诉。
民革河南省委及部分政协委员认为,必须下大决心,加大治理腐败的力度,不断探索中国医改新路。他们建议:通过关停并转,减少药品生产企业,培植大型研发生产集团;建议制定药品出售方面的法律;改革新药定价政策,“新瓶装旧酒”者一律不得作为新药申报。
(责任编辑:张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