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拱墓园设计平面效果图
被陈毅同志誉为“一代完人”的著名教育家、科学家王星拱,其墓地虽然在1996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由于年久失修,不容乐观的现状引起了怀宁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
出生于清朝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的王星拱,自抚五,谱名芳辰,是怀宁县高河埠王家大屋(今高河镇凌桥村)人。他在英国留学期间,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进步运动,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欧洲支部;1916年获硕士学位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化学系教授兼二院主任,后曾在中央大学、安徽大学任教,并于1928年就任安徽大学校长;同年6月,被大学院院长蔡元培指派为武汉大学筹委会委员及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与李四光等一起负责筹建武汉大学,历任武汉大学化学教授、系主任、院长、副校长、校长等职。1949年10月8日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上海永川医院;遗体后被运回,与其妻叶玉芝的遗体合葬于故里。
此次修缮,该县在征得其家人同意的前提下,决定采取迁葬的方式,新墓园距离旧墓地较近,占地面积为4亩。新墓园的设计以科学的文化内涵为宗旨,以朴素方正的外观为形式,突出一代教育名家的大家风范和朴实作风。在进入墓园的道路正中,以石刻形式突出先生主张的“科学万能”四个大字;主墓采用方形设计,象征先生的治学严谨及桃李天下;主墓正后方的大型石刻,则为陈毅同志题写的“一代完人”四个大字;墓两侧的立柱各四根,分别雕刻有先生一生各个时期的光辉历程和辉煌业绩。
王星拱的孙女王大林及其他亲属出席了1月27—28日的迁葬仪式,他们在感激当地政府为征地和迁葬等方面所付出辛苦工作的同时,积极呼吁社会各界对王星拱墓地的修缮给予关注和支持。目前,武汉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已伸出了援建之手,其中武汉大学捐款了10万元。(钱续坤)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