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这两天,预防职务犯罪成为两会热门话题。两院工作报告对预防、处理职务犯罪进行了关注;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表示,今年将适时制定预防职务犯罪条例;昨日,代表、委员在分组讨论两院工作报告时各抒己见,对如何预防职务犯罪等问题提出建议。
| |
设计制度预防职务犯罪
深化对职务犯罪的法律监督,维护廉洁规范的政务秩序……省检察院的报告用大量篇幅关注了预防职务犯罪问题。这也成了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检察院报告很好,体现了杜绝职务犯罪的决心和力度。两院报告还举出了具体的实例,并对职务犯罪进行了分析。”戴晓雁委员表示。但他同时指出,报告目前还局限在个案上,没有提升到更高层次。“为什么很多官员都是到了某个位置就出问题了?”戴晓雁说,应该让各方人士、特别是政府部门的行政官员参与到制度设计中,分析研究出问题的根子在哪里。有了具体的制度设计,政府官员就应在规范的制度内行使权利、接受监督,这样才能有效预防职务犯罪。
“预防职务犯罪是个系统工程,监督机制是关键、教育是基础。”陈先德委员提出,在五五普法工作中,两院可以单拟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规定,明确告知领导干部哪些是不能逾越的红线。
“四项承诺”为百姓着想
“有诉必理,努力让经济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有判必公,努力让有理有据的群众打得赢官司;有访必接,努力让申诉的群众诉求有门;有执必果,努力让胜诉的群众及时实现合法权益。”省高院院长李少平在报告中作出了“四项承诺”。
“这四项承诺体现了法院工作的决心和力度,件件为老百姓着想。”戴晓雁委员说,今年高院报告的这一亮点“令人振奋”。但他同时指出,四项承诺的目标定得过高,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必要条件支持,更像是努力的方向,法院还应有更具体的工作目标。
“比如‘有执必果’,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到,这是努力的方向,但不应是承诺。”一位法院院长也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四项承诺”目标过高,如“有诉必理”不可能是有诉讼就审理,更现实的是调解纠纷。
缓解基层法官断层问题
张世昌代表说:“基层法院法官素质急需提高。”姜顺章代表说,审判任务激增使一线法官长期超负荷工作,压力增大,加上基层法官流失严重,断层问题未得到有效缓解,制约了审判职能的发挥。
“基层法院平均每名法官每年要判100多件案子,多的达到200多件。”列席的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曲颖介绍,“今后诉讼费降低,基层法院的工作量还会上升,基层法院的队伍问题应尽快解决。”
代表们提出,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必须解决“进和出”的问题。“一边是每年有大量政法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边是司法系统基层队伍缺乏人才。”一名政协委员提出了改善司法考试的建议。他说,现在不少有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司法工作人员却不能通过资格考试,这样的情况还不在少数。现场的法院工作人员马上点点头:“在西部地区,法官、检察官青黄不接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
委员们表示,将把改进司法考试的建议集中起来,提交全国两会讨论。
扭转执行难有待各方努力
“执行环节是关键,”蒋朝辉代表的发言直指“执行难”,执行难让“赢了官司输了钱”的情况时有出现。一些代表指出,检察院可以监督法院的其他审判环节,但执行环节目前没有监督,权力比较集中,容易出现执行难的情况。而目前,成都市中院专门成立了执行裁判庭,对执行这个环节进行监督。
刘先赋委员则认为,要从根本上扭转执行难的问题,仅凭法院一家之力难以承担,有待于社会进步和各方面的工作。张世昌代表则提出,要解决执行难,法院自身在执行环节中的管理也有待加强,必须避免一些执行法官徇私枉法。
“对人民陪审员也应进行相应培训,人民陪审员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否则参与审判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难以发挥作用。”张世昌代表说。姜顺章代表也表示,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实行一段时间后,应总结、研究如何提高水平的问题。人民陪审员在审判中的地位作用应明确,能力水平应提高,法院审判员的资格审查都很严格,人民审判员也应该提高素质。
本报记者 张凌 赵素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