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48年,爱因斯坦就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呼吸系统的疾病和贫血不是什么大事,但腹腔里刚发现的一个柚子大小的大动脉瘤则很要命。医生警告说它随时可能爆裂。“那就让它裂吧!”
面对死亡的威胁,爱因斯坦十分平静。
1955年4月18日1时15分,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医院撒手人寰,享年76岁。
在征得爱因斯坦的儿子汉斯的同意后,该医院病理科主任哈维对尸体进行了解剖。哈维解剖爱因斯坦的尸体,逐一检查器官,将它们称重并描述器官外观,回答了全世界都想了解的问题:爱因斯坦死于“大动脉瘤破裂”。
大脑的忠实保卫者
近日,在接受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访时,忆起往事,90多岁高龄的哈维感慨万千:“我感到莫大的荣幸,因为我在合适的时间处在合适的位置。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说,“切下爱因斯坦的大脑之后,我一直将它保存得很好,我往脑动脉中注入防腐剂,又从各个角度拍了很多照片。”当时,他还请一位画家为大脑画了素描。
汉斯在报纸上看到父亲的大脑被摘除的消息后十分不满,愤怒地打电话告诉哈维,父亲没提出将他的遗体用于研究用途,也不会喜欢死后还搞得沸沸扬扬。
哈维对自己的行为冒犯了爱因斯坦家人深表歉意,但他辩解说汉斯事先同意对尸体解剖,而在当时的医院里,标准的解剖程序就包括摘除大脑。更何况爱因斯坦的大脑尤其珍贵,研究价值极高。“他是个天才,如果我把它(大脑)留在那儿会抱憾终身的。”
此后哈维多次打电话向汉斯解释保存爱因斯坦大脑的科学价值。最后他立誓,要当爱因斯坦大脑的忠实保卫者。汉斯最终被说服,同意哈维保管父亲的大脑。
为方便研究,哈维将爱因斯坦大脑切成240块,分别装进10个储存组织切片的盒子里和两个大广口瓶中,精心保管。
42年保管压力如山
哈维“私吞”爱因斯坦大脑的消息传出后,掀起了一场风暴。尽管哈维得到了爱因斯坦家人的理解,但许多美国人还是认为他行事残忍,并把他称为“盗脑者”。哈维的声誉严重受损,以至于他不得不放弃在普林斯顿医院的职务。
辞职后的哈维曾“一度失踪”,但仍有不少人费尽心思,找到他的下落,其中也有不怀好意者。虽然压力如山,但哈维仍忠实地履行着诺言。他拒绝了一些人的索取要求,与一些著名的大脑研究机构联系,把一些大脑样本切片交给了几位值得信任的知名科学家研究,其余切片则被妥善保管起来。
1997年,哈维已达84岁高龄,他决定把大脑切片送还爱因斯坦生前工作的地方———普林斯顿大学医院。
在“还脑”之前,哈维记起爱因斯坦在病中说过,想做一次横贯美国东西的旅行,哈维决定替爱因斯坦实现最后的遗愿,在1997年10月,哈维带着爱因斯坦的脑切片,进行了一次乘车横贯美国的旅行!
哈维不知道,他从东到西走了4000公里,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竟然也跟踪了4000公里!
哈维顺利完成了“大脑长征”,正式把爱因斯坦大脑交给了普林斯顿大学医院保管,此脑经历42年的辗转,终于回到了爱因斯坦逝世的地方。
不同凡响的天才大脑
有人猜测,在哈维保存大脑的几十年间,肯定有不少惊人的发现,但由于很多科学家是在政府的授意下进行的,因此成果属于国家机密,不便发表。
哈维留下的大脑起到了重要作用,1985年至1999年间,科学界发表了一些爱因斯坦大脑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揭开了天才的秘密:爱因斯坦大脑中神经胶质细胞比普通人高出73%,使得神经元能得到更多营养,效率更高;由于大脑中神经元密度较高,传递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大脑顶叶很发达,形态上也有特异之处,使他的视觉空间认知、数学思考等能力超出常人。
桑德拉教授于1998年11月公开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她发现爱因斯坦大脑有明显老年痴呆的症状。
威尔特森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则发现爱因斯坦的天才是天生的,并非后天用功求学得来,因此可以认为,后天的努力虽然也能成才,但天才也是事实。
威尔特森的发现轰动了世界,但有些西方科学家呼吁,这一发现固然可喜,但应谨慎对待,因为光凭爱因斯坦的一个大脑就得出这样的结论,理由并不充分,因为那可能只是一般聪明的犹太人普遍具有的脑部特征。爱因斯坦尽管生来是天才,但如果没有后天的培养和个人努力,天才也难发挥出超人的智慧。 据《扬子晚报》报道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