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上虞市沥海镇阮家村69岁的老党员陈金夫特别开心,他刚从镇里领到了2006年第四季度每月80元的补助金。据悉,这是去年上虞市万峰建设集团出资设立的“沥海镇老党员关爱基金”第四次发放生活补助金,全镇共有50名困难老党员享受补助。
| |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上虞已先后涌现出了62个公益基金,基金本金总额已达6.59亿元,受益10余万人次,覆盖到灾难救助、扶贫帮困、助教助学、医疗救助各个领域。
孝德文化:企业家的爱心基因
上虞是一个有着2200多年置县历史的古县,素有崇孝尚德的优良传统。近年来,上虞人十分注重孝文化的挖掘、继承和推广,在全社会倡导对国家、对社会、对家乡的“大孝”,大力弘扬新时代的新孝道。正是在这样的母土文化浸染中,上虞的先富群体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那份社会责任。
王苗通,浙江华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个12年前走出大山白手起家的山里汉子,在提起1994年的那笔捐款时,还记忆犹新:当时企业还刚起步,连货款总资产只有30万,而乡里的小学改造急需资金。接到乡干部的电话,王苗通毅然捐出15万元给了学校。当妻子哭着问他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时,王苗通淡然一笑:“我走出大山来经商,很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家乡要有所回报,钱嘛,我相信一定能够赚回来!”
12年后的他,已成为中国汽车塑胶配件制造业界响当当的人物。随着事业的发展,他捐助家乡的手笔也越来越大:乡里的第一条水泥马路、多功能的老年活动中心、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剧院……
政府引导:让捐赠经常化、规范化
从最初以个人的名义捐助到后来以企业的名义设立基金,从单一助教助学延伸到其他公益性事业建设,从工商企业个别出资设立基金到众多企业携手联动,当地的党委、政府都在积极扮演着领路人和推动者的角色。
在2005年“百企连百姓”捐赠仪式上,上虞市首次推出了冠名慈善基金这一载体。“我们以往的捐赠活动,没有突出捐助者,受助者也不知道谁在帮助他,不利于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而冠名捐赠不仅弥补了这一不足,还能使慈善捐助活动经常化、长效化。”上虞慈善总会的负责人说。根据冠名捐赠办法,冠名捐赠单位与上虞市慈善总会签订了协议书,基金本金归捐助者所有,基金在5年内每年产生5%的增值金,用于社会慈善救助。
镇党委书记潘立峰说,“企业通过建立基金,找到了一个回报社会的平台,提升了社会对企业的认可度,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管好用好基金,延伸了手臂,办了一些想办之事,更重要的是一些弱势群体通过基金得到了帮助,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金效应:闪光的不仅仅是金钱
上虞市各类基金的捐助,已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上帮贫扶困,而开始鼓励人的精神追求;也不只是单向的输血,而尝试开展造血式帮助;它带来的社会效应,超出了单纯的金钱意义。
由“联丰”、“五洋建设”、“芳华日化”3家集团共同创立的“老党员基金”,主要用于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农村不脱产老党员和年龄65岁以上的农村特困老党员的生活补助。至今,该基金已走过11个年头,已累计筹集资金368万元,累计向农村老党员发放定期补助和慰问金177万元。
还有沥海镇沥东村的“夕阳红基金”。这个由“五洋建设集团”捐资1000万元成立的基金,每月给全村65周岁以上的老人发放50元生活费,不少老人笑称这“比生了个儿子还好”。
“上虞市妇女发展基金”是由市妇联发起、女企业家协会出资建立的一个基金。这个基金除了帮助贫困儿童就学和救助生活陷入贫困的妇女儿童家庭外,还专设了扶持贫困妇女发展经济的项目。
(王伟平 王 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