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也能“害死”人
王先生生意上出了麻烦,手头紧了,还不起贷款,其实,王先生2001年买房子的时候,经济状况还不错,本来有能力把全部房款一次付清,但当时他看到别人都是通过贷款买的房子,于是也随了大流,万万没想到,几年后会出现这样的窘境。
钱投了进去,工程却没有拿下来,王先生一下子就陷入了经济危机,银行的贷款也不能按时去还了。
王欢:“后来有那么三四个月,有一次两次,三四个月就没有还,我就一下凑齐,一下凑齐了两次整个还,有那么两次,然后后来就不行了。”
从2004年10月起,王先生的房贷就一直没有还,直到现在,他甚至连每月二百多块钱的物业费都交不上。
王欢:“我们家没有门镜,就像这种门似的,一敲门我们家里谁都害怕,连我儿子也害怕,别出声。”
按照贷款协议的规定,借款人连续三个月或者累计六个月不还款,银行就可以上诉法院,要求解除贷款合同,也就是要借款人把所有借款一次性还清,但是对于这类案件,银行则是尽可能不起诉,因为这样做成本太高,但是不断地打过来的催款电话,也让王先生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王欢:“那时候压力特别大,因为我没有欠过人钱,这是第一次,就没想到利息这么高,本钱,说白了就是自己的房款没多少钱,就是这个利息非常的大。”
王先生之前很少注意过每月的还款利息到底是多少,如今在家没事找出还款单,仔细一看,结果令他大吃一惊。
王先生:“我每个月还两千多块钱,本钱只有八百多,剩下全是利息。”
在多次催交都无效之后,银行只有将王先生起诉至法院,法院很快就做出了判决,要求王先生偿还银行贷款本金,一共34万多元及利息,让王先生感到难以理解的是,他每个月的利息一下子涨到了将近四千元钱。
法官:“按照民诉法的规定作为当事人不能履行法定的义务的话,需要支付延迟履行债务利息,这个债务利息是比照银行最高贷款利息双倍执行。”
本来王先生每个月两千元钱的贷款都还不上,现在又多出来这么多的本金及利息,这让他感到很是无奈。
王欢:“我说你打死我我也不可能再贷了,利息太厉害了,真太厉害了。”
房贷引起的家庭危机
本来每个月两千多的房贷还款,王先生就已经吃不消了,法院判了之后,每个月利息又涨到四千多,更让他喘不过气来,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王先生为了房贷焦头烂额的当口,家中又出了变故,滚雪球式的房贷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王先生做生意失败,不仅造成了房子的危机,而且打乱了家里的安宁,他和妻子,两个人经常为此吵架,终于有一天,妻子忍受不了压力,提出了离婚。
王欢:“她的压力特别大,因为怎么说呢?她是女人,没办法,所以她就说不行就离婚,我说离就离,开着车我们就去了,到哪儿就离了。”
内忧外患,让王先生的生活一下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王欢:“我就没抽过这烟,就这两年我才开始抽这烟。”
记者:“什么烟?”
王欢:“红塔山,我就没抽过这烟,我什么时候抽过这烟。”
记者:“以前抽什么烟?”
王欢:“我最少,最起码也是玉溪以上,我就没抽过这烟。”
春节快到了,王先生要给母亲送去一本挂历,往年春节都是母亲去他家里过,而今年春节,他还不知道在哪里过呢。
在宣武法院记者了解到,最近两三年,他们受理的住房纠纷的案子较以前明显增多。
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法官王文胜:“贷款纠纷案件从2003年,这个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开始有大幅度上升的这么一个趋势。”
在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记者了解到,在是银行各项贷款业务中,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不良率一直较低,但是从2004年下半年起住房贷款违约率有明显的上升。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个人信贷管理部总经理穆乐华:“随着存量的增加,发生的违约数也在不断增加,我们的违约率基本在2%以内。”
据穆经理介绍,工行北京分行2006年的总的个人住房贷款数量在十万到十五万之间,贷款金额由几百亿,如果乘以2%,那么仅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就有两千多笔不良住房贷款。
此外据媒体报道,在2006年下半年,上海个人住房贷款质量下滑趋势明显,连续三个月以上违约的房贷客户已经超过一万多人,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金额接近2亿元,房贷违约量一下子增加了五成,那么为什么会这么多住房贷款违约的情况呢?
穆乐华:“有开发商的原因,有个人收入下降的原因。”
最近几年,北京和上海不断上涨的房价,引起了一些人的心理恐慌,那些没有能力买房子的人,也不惜开具虚假的收入证明,只为了能够早日买到房子,而与此同时,贷款利息却在不断上涨,法官预测,未来住房贷款纠纷案件也将会越来越多。
半小时观察:小心提前消费成为经济陷阱
这些年不少人学会了用明天的钱来满足今天的消费,时代不同了,这种消费观念的变化无可厚非,但是,从放贷纠纷大幅度增加来看,这种变化恐怕不只是消费行为的改变,它对个人理财能力、诚信制度、金融风险控制能力都提出了挑战,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来防范风险,这种寅吃卯粮的消费行为会对我们的经济造成危害。
最近大家都在谈论楼市是不是存在泡沫,如果还不起房贷的人大幅度上升,那就说明很多人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在透支买房,这给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就是一定程度的虚假繁荣。
如何防止这种虚假成为巨大的泡沫?关键之一是在银行要把住资金的闸门,没有完整的个人征信资料,没有有严格的审贷制度,就把钱贷给那些有可能还不上款的人,这与把钱存放在大街上一样地危险。
同样,提前消费对个人理财能力也是挑战,一些人不能客观地估计自身的购房能力,选购的房屋面积较大,房屋总价偏高,当贷款人自身的职业或家庭出现变故,导致经济状况恶化时,就直接影响了其还款能力。
用明天的钱满足今天的消费是一种消费观念的变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变化,没有防范控制风险能力的提高,我们很可能无法限制这种消费方式的毒副作用。
[上一页][1][2] |
(责任编辑:柯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