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音:
哈尔滨市曾经是全国双燃料试点示范城市,在全国最早成立双燃料办公室,就在这种车用双燃料普遍推广十几年后,哈市的双燃料出租车再次遇到灌气难的问题。
2007年1月18日晚,北极公司出租车司机的薛师傅像往常一样来到道外区市二运灌气站给自己的车用气罐灌气,被告知液化气已经用完了,当他第二天再次来到灌气站要求灌气时,竟被告知这里晚上不再给出租车灌气了,要加就白天来。
字幕:薛师傅
同期声:
(大意)。全市也不超过5家加气站,并且经常出现燃气供应不足的情况。而现在并不是燃气不足,而是加气站大多不愿给出租车加气。
字幕:道外区市二运液化气站副经理刘树林
同期声:
(大意)之所以停止晚间给出租车灌气,是因为车多,为了安全。
流量系数咨询监督局。
画外音:
出租车司机闫兵,是大众公司的一名司机,2004年末花3000元安装的这个气罐,至今已经使用燃气都快两年了,1月23日下午,闫师傅来到一家汽配城卸下气罐。
同期声:
(大意)当初安装气罐就是为了省钱,燃气比燃油大约每天要节省20几元钱。可是现在灌气越来越难了!
画外音:
据闫师傅说,现在只有南马路和市二运两个加气站仍在给出租车灌气,并且给他们规定了固定的时间段。为了加一罐气,他的车经常要跑很远的空程。以前每罐气通常可以用三四天,现在顶多也就能跑两天,感觉越来越不划算。他的气罐已经闲置半个月没有使用了,放在后备箱里又特别占地方。很多烧气的朋友也都选择卸下气罐,将它以1000元的低价卖给修配厂。
画外音:
据了解,1994年石油液化气作为车用燃料在哈尔滨市全面推广,当时哈尔滨市在全国最早成立双燃料办公室,政府出资在300辆伏尔加出租车上安装了液化气罐。1999年全国推行清洁汽车行动后,哈尔滨市成为全国设立的12个试点示范城市之一,当时加气站多达27家,其中有十几家可以为出租车灌气,使用汽油的公交车已经全部转变成燃气型,占公交总数的50%以上。但在七八年的时间里,由于相对加油利润低、哈尔滨市的灌气站已由原来的20几家萎缩为十几家,其中给出租车灌气的只剩两家。
采访、制作:哈报新闻网记者 周丹
解说:张弘
编审:冯羽 郜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