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年轻白领把业余时间和消费几乎全部投在了古琴上。瞧,他操琴有多么认真。
白领们白天敲打键盘,晚上拨弄琴弦,工作与爱好两不误。
琴友们偶尔会“披汉戴唐”,希冀与遥远的文脉拉近距离。
烛光下,一张七弦古琴,在身着汉服的青年琴手指间,飘逸出一阵阵音似涧水、韵可涤魂的旋律……
“琴瑟”是中国最古老的两种弹拨乐器,有3000多年渊源史,两者常用来一起合奏,声音和谐又动听。遗憾的是,瑟日渐式微,后来在民间失传,目前仅在词语中才能见到琴瑟这两个字的踪影。
不知从何时起,上海不少年轻白领,自写字楼下班后就直奔大小琴馆习琴,古琴一下子成为部分年轻人的新宠。
沪上规模最大的古琴馆“钧天琴韵”,现有400多位年轻人在学琴,除了主授古琴课外,还教学及鉴赏筝、笙、箫等其它民乐。老师高宇认为,琴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就像写一手好字一样,是知识分子一种必备的基本素养,现在年轻的白领或学生能有这方面的意识,有必要加以引导和正规的训练,让传统文化的薪火在年轻人中延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将中国古琴列为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对古琴普及工作的最大鼓舞。
琴,是上世纪初才被称为“古琴”,尽管有几千年的煊赫史,可近百年来它萎缩得很快,有些东西在渐渐失传。据1956年的调查显示,当时国内弹古琴的人仅剩不到100人。近10年间才逐渐回升到2万多人。
针对古琴在年轻群体中升温的现象,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琴会会长李祥霆认为,目前这个状况还谈不上“古琴热”,只是走出了冷门状态。他坚信:悠久的历史足以证明,古琴有很强的生命力,永远会有人喜欢古琴。
谢震霖文/图 摘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