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司长王琴华
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帕迪拉
“对华出口管制不影响中美贸易”不符合事实
本报记者 陈善哲 丘慧慧
是饱受美方指责的人民币汇率导致了美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还是美国自身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禁锢了美国自身在华的商业机会?
中美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显然有很大分歧。
1月29日,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帕迪拉来到中国深圳,参加第一次中美高技术与战略贸易研讨会。帕迪拉掌管着商务部下属的权势部门——美国产业安全局,负责制定美国的出口管理政策。出于对中国军事实力增强的担忧,这个机构禁止美国商人将一些高科技产品出口到中国。
帕迪拉此行的任务,是劝说中国接受美国政府即将出台的一项新政策——《对中国出口和再出口管制政策的修改和澄清及授权合格最终用户制度》(以下简称“新规定”),并听取两国企业界的意见。
但在29-30日两天的会议时间里,美方官员们听到最多的,除了抱怨,就是反对。美国商人们对冗杂的出口审批程序已经忍无可忍,他们认为过度的谨慎让手中的中国客户大量地流向了欧盟各国及日本等国家。
中国商务部也对美国的“新规定”大声说“不”。
中国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司长王琴华对本报记者明确表示,基于两国共同利益,中国希望美国不要出台此规定——新规定的草案目前正在美国国内征求意见阶段。
研讨会期间,王琴华和帕迪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王琴华告诉本报记者,中美高技术贸易方面的磋商成果,已经纳入5月份即将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第二次经济战略对华的议题。
只影响5%?
《21世纪》:美国现行的管制政策,对中美高技术贸易到底造成多大的影响?
王琴华: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01年至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快速增长,但是从美国进口的增长远低于来自欧盟和日本的增长。中国从欧盟进口的高技术产品,2005年比2001年增长了71%,自日本进口增加151%,而来自美国的进口仅增长了38%。
美国是世界上的高技术强国,但目前在中国高技术进口来源国中却并非排名第一。
帕迪拉:有观点认为美国的出口管制导致中国很多订单流向日本和欧盟,我认为这个说法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支持。
实际上,中国加入WTO后,美国对华高技术出口的增长并不亚于欧盟。从2000年到2005年,美国出口到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增长了108%,欧盟增长了127%,日本的出口增长得更快。但是,日本出口的主要是电子产品,与美国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不管是日本还是欧盟,都没有取代美国的高技术出口。
《21世纪》:我们注意到中美双方关于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统计数字不一样,对高技术产品贸易在中美总体经贸关系中的地位理解似乎也不一致。为什么?
帕迪拉:出口管制的贸易占高技术总贸易很小一部分,在总的高技术出口产品当中少于5%。我们觉得民用高科技贸易领域可以多做一些工作,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可信任的最终用户名单,以提高美国高技术产品在华的机会。
我在中国听到很多次“高技术贸易会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说法。我再重申一下,美国出口管制的产品价值非常少。事实上,2005年,必须接受管制的出口只有24亿美元,还不到美国对中国高技术出口额的5%。在美国对华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中,只有0.6%需要申请许可证。0.6%的比例与其他地区相比并不高,我们对欧盟的这个比例也只是0.4%而已。受管制的贸易占高技术总贸易额只是很小一部分。
我并不认为放宽管制,将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王琴华:我也注意到双方引用的数据不同。但是从定性上说,美国出口的增长速度确实低于日本和欧盟,这个连美国自己也是承认的。我们用的是2001年到2005年的比较数据。他们用的数据我还没去核对,可能是时间段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
美方在多个场合提出了受管制产品价值仅占美对华出口总体不足5%的这个数据。我们认为他们这个数据不能说明问题。美方所说的很小比例,是指美方出口商到商务部申请出口许可时未获批准的数量。但还有更多企业因为惧怕复杂的出口审查程序,或者不愿为此付出更多的成本,而没有向美方商务部申请出口许可。很多中国的进口企业,也许考虑到美国严格的审批制度,就不会向美国购买技术,而转向其他国家。美国出口商因此失去的贸易机会是无法计算的。
我们在和美方交流时明确表明,我们是不同意这种计算方法的。用这种方法证明美国高技术管制没有影响中美贸易,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分歧与消除分歧的努力
《21世纪》:举行此次研讨会目的是什么?
王琴华:2006年4月11日,在第十七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中国商务部与美国商务部就成立高技术与战略贸易工作组达成共识。而在2006年12月举行的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双方就扩大高科技贸易问题达成共识。吴仪副总理要求商务部切实落实,认真抓好后续工作。事实上,这是中美高技术与战略贸易工作组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公开活动。
帕迪拉:在中美首次战略经济对话中,古铁雷斯部长和吴仪副总理及其他中国官员进行了友好商谈。古铁雷斯先生听到中方多次谈及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所以,他让我来中国,继续跟进之前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我们将和中国同行探讨美国即将颁布的一项新规定,并研究新规定会对中美的高技术贸易产生什么影响。
《21世纪》:那么,你认为这次会议对改善中美贸易不平衡会有何作用?
王琴华:我想这个研讨会主要起到两个作用。首先是增进中美双方的相互了解。
美国的出口管制法律是多年形成的,并且仍在不断修改和补充。在中国看来,这些管制措施对发展中美高技术贸易是不利的。而对美方也希望该法律能得到中国政府和企业的理解。
这次研讨会的时机比较好。美国在去年7月推出了新规定的草案,但还没有正式出台,研讨会就在这中间举行。新规定是美方极力想推行,而中方又是强烈反对的。通过这次研讨会,美方可以与中国政府和企业界沟通,中国也可表明自己的意见。当然,美方也想利用这个平台,证明新规定是促进而非阻碍中美高技术贸易的发展。
尽管在这个问题上双方认识差距很大,但是交流问题的态度是坦诚的。
帕迪拉:我们收到了很多意见,有来自中美两国企业的,也有中国政府机构的。这些意见集中在两点。首先,人们都敦促我们要把管制名单严格控制在那些可能用于军事用途的产品,而不能太宽泛,尤其不能波及到已经在中国进行生产的产品。其次,他们提出在申请合格最终用户时能够简化程序,减少工作量,提高效率。
我将把中国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带回华盛顿,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中国的想法。我也希望中国官员对我们的新规定有更深刻的认识,并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出台这些规定。我尤其希望中国商务部的同行们能够支持授权合格最终用户制度,我们相信这项制度将促进而不是阻碍中美高技术贸易的发展。回到华盛顿后,我们将认真审议各方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可能会对新规定的草案进行修改。
服务于美整体对华战略
《21世纪》:帕迪拉先生,您听到了大量来自美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反对的声音,能否解释一下美国为什么还是要坚持出台这项新规定呢?
帕迪拉:关于向中国出口高技术产品上,我确实听到了两种针锋相对的声音。有些人说这些管制措施既苛刻又过时,还有一些人却认为制度太宽松了,并且已经足够透明。
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要知道,出口管制政策不可能存在于真空中,必须和其他议题综合考虑。美国对敏感产品和高新技术的出口管制,反映了美国整体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我们必须在确保美国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民用高技术贸易的发展。
美国商务部在协调两个国家的不同观点时,必须坚定地奉行一个清晰的原则:美国的出口管制,必须反映和支持美国整体的对华政策。
《21世纪》:那么,您所理解的整体对华政策是什么样的?
帕迪拉:我们一直在努力促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融入国际社会,敦促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但是,中国的发展也引起美国的一些担忧。比如,中国快速的军事现代化。因此,美国的出口管制必须支持行之已久的对华武器禁运政策。那些能够被直接用以强化中国军事力量的产品出口都不被允许。
(责任编辑:车东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