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辛苦打造10米长的《清明上河图》。见习记者 杨奇 摄 |
板上游刃 三年雕出《清明上河图》
千山晚报消息 名画《清明上河图》艺术水平高超,一直有许多人临摹。鞍山民间艺人孙永亮凭着兴趣和一股钻劲儿,用了3年时间,把这幅名画雕刻在10米长的榉木上。目前,这幅作品即将完成,昨日提前亮相。
榉木雕出《清明上河图》
7块上等的榉木,将中间的插槽相连接,严丝合缝后,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幅精美绝伦、立体生动的木雕版《清明上河图》。逼真的人物,精致的细节,虽然没做任何修饰,但已经足见其魅力和作者的功力。
木雕《清明上河图》保持了原作的清淡典雅风格,严格遵照原作的比例结构,图案饱满,立体感强。作品中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商船如梭等景象更是刻画得栩栩如生,人物的表情动作、服装等细节十分精致。
三年雕刻 兴趣是动力
孙师傅今年46岁,却已经戴上了一副老花镜。他告诉记者,为了雕刻《清明上河图》,原来视力正常的眼睛如今已变成了老花眼。虽然3年的雕刻很辛苦也很枯燥,但孙师傅说起最初的创意仍然是兴致勃勃。孙师傅原来从事装饰设计,虽然算不上科班出身,但凭借着自己对雕刻艺术的热爱,干得有声有色。那时,他看到中国博物馆有一幅刺绣版的《清明上河图》,十分精美,于是就萌生了一个念头:自己也动手做一幅《清明上河图》。他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剪纸、布艺的《清明上河图》都已经有人制作过,于是决定做一幅木雕版的《清明上河图》。
他从书店买来《清明上河图》的画报和相关材料介绍,研究了半个月,然后开始动手临摹。因为原画太小,孙师傅将其扩大一倍,临摹在一张白纸上,这个过程用了足足两个月时间。然后,孙师傅再把临摹的画用复印纸描到一块一块木板上。把平面的《清明上河图》变成立体的浮雕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一刀下错就可能使作品毁于一旦,孙师傅便采用近实远虚的处理方法,每一刀都十分慎重。
一开始,孙师傅在家里制作,后来随着工程的增大,家里的地方不够用了,他就向朋友借了一间厂房。为了雕刻,孙师傅原来的生意都顾不上了,有时20天都不回一趟家。
现在,木雕《清明上河图》就要完成了。孙师傅又有了新的打算,他准备成立一个木雕工作室,专心创作更多有艺术价值的木雕作品。(记者 张烨妍)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