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来台湾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最让人诟病的是“一纲多本”。即一个科目有很多种教科书,教材内容不规范,学生和教师都苦不堪言,为了应付考试更得阅读多种相关的教科书。其实要求学生们博览群书并不是坏事,但是一纲多本的那些不同的“本”,基本上大同小异,读了也不具启发性。
就在坊间要“一纲一本”的时候,过去一直负责编纂统一教科书的“国立编译馆”,新近出版了高中历史第二册,内容和从前大有不同:过去惯用的“我国”、“本国”、“大陆”等用词全部改为中国;清末的革命起义,改成“起事”;孙中山的“国父”头衔也被摘掉了。
以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吴展良为首的学者群,指出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有强烈政治力介入,且有“一纲一本”的示范作用。因为“国立编译馆”具权威性,即使是“一纲多本”,其他出版商也会纷纷跟着走,如果不同调的话会遇到麻烦。
不少“立委”起而反对,认为灭国先灭史,接下来是不是就该宣布李登辉或陈水扁为“台湾共和国”的“国父”了?
“国立编译馆长”蓝顺德解释,不论是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国家,教科书内容一定会随着社会变化而改变。
这话表面上有一定道理,但是不能用在历史教科书上。历史书无论社会如何变化都应该记载正确的历史。蓝馆长的话令人联想到日本政府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篡改侵华史实的恶劣行为。先是将日军的侵略改成中性的用语,然后把南京大屠杀一笔带过。遮掩罪行、不肯面对历史事实的嘴脸,无遗地表露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造成的后果将难以衡量。最近有一批日本右翼政客正集资拍一部名为《南京真相》的电影,意图把南京大屠杀完全扭曲成一个虚构的故事,令人发指。
“国立编译馆”的新编历史教科书也将“日据时期”改为“日治时期”,用意也很明显,模糊台湾经清廷《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的史实。一字之差,显露了他们的政治用心,蛮横扭曲历史,为自己眼前的政治目的服务,手段相当卑鄙。
这里所争论的并不是单纯名词上的改变。有人认为教科书改动也不大,何必过度紧张?但是从日本改编历史教科书的例子来看,他们也是先改动几个名词,下一步是避重就轻故意忽略一部分史实,最后重写南京大屠杀历史,声称杀了不上两万人,而且多数是士兵。现在年轻的日本人,多数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前辈曾经侵略过中国。扭曲的历史陈述,将错误讯息深植在下一代人的心中。
面对各界的指控,蓝馆长推脱责任,指课本的修改一概由编审委员会决定。再追下去,这个编审委员会的9位委员,都由“教育部长”杜正胜勾选。原来正主儿又是他!“杜部长”早有“去中国化”的大计划,他鼓励大家倒看台湾地图,为了替陈水扁遮羞,发明“罄竹难书”的最新诠释,最近杜先生又有高论:用成语是国文教育的失败。
姑且不论此人的见解有多荒谬,几年下来“行政院长”换了3个,“杜部长”的地位在反对声中纹丝不摇,依旧张牙舞爪地宣扬“去中国化”。他是“台独”基本教义派真正的代言人,文化战线的第一“勇士”,战绩“斑斑”。消灭成语后,下一步是不是消灭汉字?一律使用罗马拼音说“台语”?恐怕行不通。杜先生的把式虽沦为笑谈,但是会给后代带来不小的祸害。
(作者王正方系台湾电影导演、资深政论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2-01第03版)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