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我的农民兄弟
——上海铁路局阜阳火车站纪实
本报记者 周伟
春运前夕,记者奔赴全国五大民工源头站之一的上海铁路局阜阳火车站采访。
记者在车站看到,与往年春运不同的是:一座崭新的售票大厅拔地而起,站前广场新建了8座“景观棚”,富有现代气息,旅客进站候车更加温馨、安全、舒适、便捷。
安徽省颍上县农民旅客刘民生感慨地说:“阜阳站真是一年一个样儿,年年春运有变化,咱农民外出不再挨冻受苦了……这里就像家一样温暖!”
上帝是“农民兄弟”
阜阳站位于安徽西北部,豫、皖两省交界处,是上海铁路局阜阳车务段管辖的一等站。据统计,2006年春运,阜阳站旅客发送量为133.1万人,日最高上车人数为6.7万人,其中90%以上为农民旅客。
在人均拥有铁路不及一支香烟长的国情面前,10多年来,以“农民车站”著称的阜阳站,为农民工实实在在地营造出一个相对和谐的春运环境,打造出了闻名全国的“春运品牌”。
“农民兄弟两手空空地出去,一年挣近百亿元回来,为啥不叫他们高高兴兴地来去呢?”阜阳车务段段长李亚伟充满感情地说。
记者在阜阳站采访的几天里,听到最多的就是“农民兄弟”这个词,阜阳站的上上下下在提到农民工旅客时无一不是用“农民兄弟”代替常听到的“农民工”。
地少人多的现实,使得阜阳劳动力大量剩余。以阜阳第一大农业人口县临泉县为例,2006年年底剩余劳动力达90多万人。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皖西北平原上的阜阳农民兄弟便开始南下北上外出打工,阜阳市当地也从劳务输出中获益匪浅。据阜阳市劳动部门统计,2006年,该市劳务输出人数达203万人,一年挣回百亿元,占全市GDP的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农民工大量输出也给铁路带来了巨大压力。有着30多年经历的“老铁路”马长海回忆,1970年建成通车的阜阳站,1993年民工潮涌起时,过往的旅客列车每天只有6对,候车室仅能容纳300多人。“数以万计的农民兄弟只好拥挤在狭窄的站前通道上,排着上千米长的队伍,为了买到一张车票,在冰天雪地里露宿几天几夜是常事。”情急之下,铁路部门只能调来货物棚车临时待客。铁路不堪重负,谈“潮”色变;农民吃尽苦头,提“车”心寒。
如何满足大批务工人员外出乘车的需求?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当好先行?这成为铁道部、上海铁路局领导日思夜虑的课题。1996年,京九铁路全线贯通运营,5条铁路线交会阜阳,给该站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目前,阜阳站始发和路过的图定旅客列车已递增至36对,春运旅客列车递增至81对。2006年春运40天,阜阳站增开始发临客623列,较2005年同期递增10.3%;旅客发送量133.1万人次,同比递增10.9%。其中,农民旅客占90%,形成了以皖豫鄂3省22个市县农民为主体的春运大潮,更在逐渐成长为皖北交通运输不可或缺的支柱。
铁路的“一片净土”
2006年2月2日,正值节后春运高峰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再次来到阜阳站,深入民工潮中连续询问十多位旅客:“你们的车票好不好买?在哪里买的?有没有多收你们的钱?”得到的答案是:“好买,好买,一分钱都没有加。”他高度称赞阜阳站始终是铁路春运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是铁路春运的“一片净土”。
但有谁知道,在“一片净土”的赞扬声背后,阜阳站的职工付出了太多的艰辛。每年春运到来之前,阜阳站都会制定春运路风“十条禁令”等文件,记名传达,要求每名职工写出春运保证书,存档备查;设立路风专项奖,凡在春运中未有路风不良反映的部门,均可获得人均300元的专项奖励;凡有路风问题,除处理当事人外,同时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为加强管理,该站与25个中间站、车间、公司负责人签订责任状,与各代售点签订严格的售票纪律协议书,要求每个职工写出书面保证书。他们还聘请26名社会各界人士担任车站路风监督员,确保售出的车票没有一张额外加价,没有一人闯“红灯”。
面对日均6万人次、高出平常5倍的春运客流,只有150人的阜阳火车站每个人都在挑战着生理和心理的极限,阜阳车务段党委书记韩继业称春运“绝不亚于一场艰苦的战役”:每年节后客流返程高峰的一个月内,参战人员每天连续工作均超过18个小时,有的每天仅能睡上3个小时觉。他们嗓子喊哑了,眼睛熬红了,仍然拖着疲惫的身躯坚强地支撑着。
记者去年在阜阳站采访时记录了这样一组数字:在节后客流返程高峰的一个月内,售票员平均每天售出2500张车票,每售出一张车票至少要抬3次胳膊肘、说4句话,一天累计要抬7500次胳膊肘、说1万句话。
唱给农民兄弟的歌
年年春潮涌,今年潮更猛。客流调查显示,今年春运,阜阳站预计发送旅客141万人,与去年相比,同比增长7.9万人,增幅5.9%。
为使百万农民旅客春运之旅更顺畅、更舒适,铁道部、上海铁路局及早谋划、充足准备,从去年8月开始,对阜阳站进行了更新改造。这次阜阳站综合性改造涉及站房、站前广场、旅客进站天桥,以及电力照明、给排水、消防、通风空调、客运广播、旅客引导显示、电视监控、旅客查询等系统。
阜阳站改造工程的功能设计更多地体现了人本理念,把最大的空间留给旅客,外观、空间等设计使旅客随处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氛围。改造后的车站在原票房位置增建两个候车室,候车室面积增加6200平方米,改造后的候车室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室内装修也更现代,候车环境更加温馨、舒适。站前广场新建了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候车棚,可同时容纳5000名旅客候车,使旅客免受雨雪天气挨冻受淋之苦。
为营造轻松的候车氛围,阜阳站为母婴候车室配备了摇篮、学步车、玩具、婴幼书籍等服务物品;在广场设置广播亭,及时播报列车、车票信息,宣传旅行常识,为旅客解答疑难问题;在广场集结区设置应急医疗点,满足旅客看病需求以及设置流动公厕等,全方位地为旅客创造良好的旅行环境。
“人说在家千日好哇,出门总有一时难,可你只要来到阜阳火车站呀,这里比家还温暖……走好我的父老乡亲,走好我的兄弟姐妹……”在阜阳站采访时,记者耳边一直响着这首悠扬的歌曲。
阜阳站的职工告诉记者:“这是阜阳站的站歌《走好——我的父老乡亲》,是由站里职工自己填词,专门唱给农民兄弟的歌。”
本报北京2月2日电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