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口2月2日讯(记者程娇通讯员王志方)2006年,我省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全省生产总值(GDP)1052.43亿元,增长12.5%,增速提高2.3个百分点。自2003年走出“房地产泡沫”阴影进入两位数增长平台后,创下1994年以来生产总值增速新高,提前一年实现生产总值跨千亿目标。
今天上午,省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副局长符国瑄公布了过去一年我省经济运行的“成绩单”,并如此评价:“全省经济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物价稳定,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在“十一五”的开局年,我省GDP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52.43亿元人民币,年增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4.20亿元,增长9.1%;第二产业增加值287.79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420.44亿元,增长1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2650元,以当年平均汇率折算约合1617美元,增长11.3%。
符国瑄介绍,2006年我省经济开局良好,亮点频频。
工业“短腿”拉长
2006年,我省工业完成增加值217.55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增速提高了7.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3.6%,是全省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占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19.07%提高至20.67%,提高1.6个百分点。
在过去的一年里,“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800万吨炼油、60万吨甲醇、110万吨铁精粉、8万吨本乙烯、15万台汽车发动机等一批大项目陆续投产并产生即期效益。石油加工、化肥、纸浆、汽车制造、制药、旋窑水泥等新型工业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亮点,有效地推动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去年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97.66亿元,增长26.5%。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01.64亿元,增长14.6%。工业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46.05亿元,增长74.0%。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6.8%,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工业产品实现较快增长。
农业内部结构优化
2006年,我省继续加大支农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和农业经济得以加快发展。在农业内部,渔业、畜牧业、瓜菜、水果等优势农业持续较快发展,所占比重明显提高,成为农业经济较快增长的主导力量。
据统计,去年全省农业增加值344.20亿元,比上年增长9.1%,增速提高3.1个百分点。全年水产品产量166万吨,同比增长10.7%;肉类总量68.31万吨,同比增长6.6%;瓜菜产量400.39万吨,增长10.2%;水果产量187.85万吨,增长15.6%。
渔业、畜牧业、瓜菜、水果四大优势产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8%。农业经济效益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得到显著提高。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06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2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96.73亿元,增长12.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9.01亿元,增长3.9%。
去年我省大项目投资进展顺利。2006年,全省完成投资1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共完成投资261.4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1.4%。
800万吨炼油厂、15万台汽车发动机、110万吨铁精粉厂、60万吨甲醇、8万吨本乙烯、粤海西环铁路等一批大型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或接近投产,福耀玻璃、华能“大代小”发电厂、海口绕城高速公路、凤凰机场二期扩建、神州半岛等项目稳步推进。
2006年,我省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全年房地产完成增加值34.29亿元,比上年增长0.3%。房地产开发投资89.27亿元,增长26.0%。其中,商品房投资68.49亿元,增长12.7%。房屋施工面积1004.88万平方米,增长9.1%;房屋竣工面积106.61万平方米,房屋销售面积195.19万平方米,房屋销售面积明显大于竣工面积。
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成绩固然令人欢欣鼓舞,但符国瑄并不回避去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他说,当前我省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大的改变,现代农业水平仍较低。城乡发展不协调,“二元经济”特征仍较明显。
而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仍较突出,“三低一小”仍然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城乡居民对公共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与政府财力供给的水平差距较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得到根本转变。对外开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见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