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打骂队员”、“女足队员集体上书罢免李飞宇”、“领队李飞宇讲战术”,这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女足在动荡中,媒体所呈现出来的李飞宇。一个需要在这种时候撑起女足大局的领队,却被媒体彻底“妖魔化”了。
在女足动荡的时期,李飞宇是一个称职的领队,还是一个如媒体所报道的,一个不具备领导才能的“领导”,我们还需要对这个人进行细细的推敲。
李飞宇在河南郑州大学读了四年的本科,1995年考上了北京体育大学的研究生,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位重要的人物——他的导师杨一民。这也是杨一民所带的第一个研究生。杨一民不仅在学业上给了李飞宇指导,还把他领进了中国足协的大门。
2000年到2006年,李飞宇在足协默默无闻,踏实工作,负责足球技术情报的收集,不为人们所知。有同事评价他是实干家,也有同事说他只会讨好领导,毫无工作能力。在两种极端的评价中,在2006年底,李飞宇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个重大转折。本来竞聘08办公室主任的他,却意外的成为了中国女足的领队。
据说,李飞宇的恩师杨一民在他担任领队一职的意见中投了反对票,并不像外界所说的“大力支持”。但是,在李飞宇就任女足领队一职的事情上,得到了谢亚龙的支持。由此,他从后台走到了前台。
“知徒莫若师”,杨一民的担心不无道理。就任女足领队一职后,李飞宇接二连三的爆出新闻。劝退袁帆引起争议,“醉酒打骂队员”的报道,又让众多球迷激化了对他的反感。
到广州“救火”的杨一民曾经严厉的批评过李飞宇,说他的管理艺术还有待提高。到广州督战的谢亚龙却力挺李飞宇,认为中国女足在李飞宇等队委会领导下,精神面貌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如果从一个中层领导的位置来考察李飞宇,在前台执行足协命令的他,必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也必定成为队员和教练反感、抵触的人之一。马良行的“生病”离去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一幅书生打扮的李飞宇,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并不像很多搞体育的人那样豪爽,而是言简意赅,甚至有些不善言辞。面对众多媒体对他“妖魔化”的报道,所有人都把矛头指向了他的时候,他内心的苦闷、委屈又与何人诉?
报道出“李飞宇醉酒打骂队员”的某媒体记者,在昆明集训的时候,曾经到女足队员所住楼层去采访,被李飞宇阻挡,并发生了争执。“醉酒打骂队员”事发当时,这位记者也承认并没有在现场,但是,他却写出了生动的报道,让我们对这篇报道的真实性和其背后的主观个人情感的联系产生了些许的联想。
从工作角度来说,严格执行足协领导的“整风”命令,李飞宇并无过错。在足协、队员、教练等多方势力的博弈之中,李飞宇在风暴的中心,如果能顶住压力处理好关系,那他就是一个成功的领队,否则,就会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马良行的生病逼宫,队员的上书请愿,克劳琛的莫名离去,身处漩涡的李飞宇还在挣扎。能挺到什么时候,就要看中国足协两位主管领导对他的信任有多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