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这是一个矛盾的现实:一方面,连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谴责择校费,认为这有违教育公平;另一方面,每逢中招时节,总是有大量家长排队,甘愿花重金“削尖脑袋”为孩子择校。能取消择校费吗?这显然不能简单地用“能”、“不能”回答———从教育公平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择校费肯定要取消,但现在显然还不是取消的时候。
调查
近半家长愿交昂贵择校费
巨资买教育 心疼又心愿
一听到有人提起女儿择校的事,家住广州东山口附近的杨康恒就有些生气,“4万元就这样打水漂了”。两年前,杨康恒的女儿中考考了555分,报考老芳村区一所重点高中,“你说当时的政策怪不怪,报这所学校要分两批,每一批都分公办公费、公办择校两个录取线”。杨康恒说,女儿当时报了第一批公费,为稳妥起见,又报了第一批自费,“结果公费没有被录取,却被录取成了择校。到学校报到,我气坏了,考上第二批的,好多人分数没有我女儿高,有的低20分,但他们却不需交4万元血汗钱”。现在,杨康恒的女儿已上高二,但4万元择校费至今还让杨康恒心痛不已。不过,他也说,女孩在学校学习很好,“名校教学质量就是不一样,这钱没有白交”。“没有白交”,这话十分生动地描绘了择校费重压之下,家长的矛盾心态:3-4万元择校费,对很多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但不花这笔钱,孩子就没法上名校、享受优质教育。由于“名校”还是一个比较稀缺的资源,择校成为现实。来自广州城调队的一项调查显示,47.5%家长为让孩子入读更好的学校,愿意交纳昂贵的择校费。
支持
校际差别客观存在 择校必然不可避免
不过,同样是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些人也认为,取消择校费不能操之过急,现阶段无法取消。省政协委员黄家祥表示,现在很多人对择校费不了解。择校费是国家教育部门允许在高中阶段收取的。省政协委员、湛江一中校长杨耀明说,在财政投入不足和社会追求名校欲望的需求下,“择校费”不可避免。从学校角度来讲,学校在“择校费”问题上是矛盾的,“择校”生分数肯定不够线,对教学和管理也造成一定困难,特别是招收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办学水平。但因为政府投入不足,学校需通过“择校费”形式筹集资金,不少学校也因此受益得到发展。这次在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列席大会参加讨论的全国政协委员林兆平也认为应取消择校费。“我的孙女上小学,就忍痛交了4万元。”林兆平苦笑说,以后花钱的地方还多!不过,林兆平认为,目前择校费是很难一下取消,逐步消失是最好的。因为资源分配不均等、不公平并不是今天才有。差距不可能一下消除,择校必不可免,关键在于如何规范管理。“默认择校费,政府是没有办法。”林兆平说,现在学位紧张,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上个好学校竞争激烈,“对分数不够的学生,通过收费的办法与优质学位挂钩,还是比较合理的。”广州目前只有7成高中学位是优质学位,大多集中在名校。对此,有省政协委员直言:长时间内名校永远只是相对的,“今天广州最差的高中,也比20年前最好的高中好!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永远是不知足的,择校是长期存在的,除非政府真正下力,均衡发展每所高中。”第12 3 页try showAd(3,0,1); catch(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