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近日,南京市统计局进行了一次“南京百姓眼中的和谐社会”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南京老百姓普遍赞同构建和谐社会,七成百姓对南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情况感到满意。省、市社科院的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该调查客观反映了南京的实际情况,南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情况不错,南京正在同时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市民对南京构建和谐社会的满意率达70.3%
调查结果显示,在知道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决策的被调查者中,有97.7%的人赞同中央这一重大决策,对南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情况感到满意的有70.3%,满意率高于全省5.3个百分点。分区域看,江北两区对南京构建和谐社会总体情况的满意率最高,达到76.9%,江南郊县达70.9%,六城区为66.7%。分城乡看,农村对南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情况的满意率高于城镇,农村为81%,城镇为67.9%。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南京市民意调查中心副主任陈如是南京研究和谐社会课题的专家。他说,近年来南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的目标,实现南京区际和谐、区内和谐、人居和谐、人群和谐、人际和谐、人生和谐,使南京成为以人为本的富民市、充满活力的创业市、文明法治的平安市、富有魅力的文化市、环境优美的生态市。这意味着南京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着力通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面进步,从整体上提高城市社会发展的文明水平;意味着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着力通过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满意率高于全省水平。陈如说,特别是南京着力推进跨江发展,大力提升郊县公共事业,坚持以工业化壮大郊县、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市民化惠及农民,大力实施“富民、壮基、康居、惠农、新风”五项工程,努力建设“富民、整洁、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农村的满意率较高,江北两区的满意率较高。
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得到市民普遍赞同
在这次调查中,赞同市委提出把南京建设成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百姓高达91.8%,其中六城区为93.6%,江南郊县为92%,江北两区为88.7%。陈如认为,“人文绿都”反映了南京未来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方向,体现了南京“古城、名校、跨江、绿色”的城市特色。从内涵上讲,它紧扣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四个“更”,即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是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的发展定位。建设“人文绿都”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根本目的,因此受到群众普遍赞同和支持。尽管南京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围绕东部城市绿色中心的目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但由于南京传统的优势产业集中在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子产业,特别是石油化工产业与现代意义上所说的“绿色产业”相距甚远,在一定程度上给南京的城市环境带来了伤害,因此,南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南京就业、保障水平指标明显高于全省
在被调查对象中,有90.4%的人认为自己基本生活有保障,72%的人认为在养老方面有保障,69.6%的人认为在医疗方面有保障,40%的人认为自己有失业保障。统计部门介绍,南京的保障水平高于全省水平,认为基本生活有保障的比全省高出15.4个百分点,养老有保障的比全省高出24.6个百分点,医疗有保障的比全省高出16.4个百分点,失业有保障的比全省高出12.5个百分点。陈如分析,南京取得这样的成绩,和近年来全面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分不开。“十五”期间,南京累计新增就业岗位53万个。2006年新增就业岗位22.8万个,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3%,创7年来新低。在社会保障工作中,南京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养老金、失业金、城乡低保金、优待抚恤金和社会救济金在内的各类保障标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葛守昆研究员表示,客观来说,还有一些因素也决定着南京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比如,南京以城市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比重比较高,而国有企业的社会保障水平又比外资、私营企业要好。他认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反映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而社会保障更是和谐之本,比就业更能体现和谐社会。
八成市民认为生活水平比5年前有所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80.5%的南京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比5年前有提高。分区域看,几个区域对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认同度大体相当,六城区略高于江南郊县和江北两区,分别是81.2%、80.5%、79.4%。陈如说,近年来,南京始终把富民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快和谐南京建设步伐。5年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9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25元,年均分别增长12.6%和8.9%,增幅处于国内同类城市前列,并均在全省和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9%。因此,大多数群众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比5年前提高。市民住房满意率达74.2%据调查,南京市民对目前住房情况的满意率达74.2%。被调查者中有39.5%的人对目前的住房情况很满意,34.7%的人比较满意,有24.2%的人对住房不满意。对住房的满意率,江南郊县高于江北两区和六城区,分别为79.5%、76.6%、68.4%。陈如说,近年来,南京加大了住房建设,特别是2006年建成经济适用房120万平方米,建成中低价商品房31万平方米,使百姓对住房情况的满意率大大提高。但南京的房价还比较高,住房的供应结构还不够优化,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廉租房建设还需要加快步伐,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和无房户的困难还需要进一步解决。葛守昆研究员表示,这组数据反映了南京房地产发展的实际情况。他认为“百姓的住房满意度”,不仅仅指住房面积,还指房屋价格、住房结构。南京老百姓的住房情况满意率之所以低于全省,很大原因是住房分布不合理,有人手上有几套房,有的人一套都没有。因此改变住房结构,保证中小套型的供应等将是南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南京日报记者 张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