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16东北新闻网新华网(记者张丽娜、卫韦华)寒假已至,家教经济又火了,找家教的大学生在马路边上排起了长队。记者日前在呼和浩特市、兰州市采访发现,无论是授课、陪护一体的“保姆式”家教,还是快捷、便利的电话、网络家教,很多“另类”家教已经从发达城市移向西部城市。
从最初的辅导作业,到如今兼顾孩子在假期里的日常起居、陪吃、陪玩,家教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的需求催生了“花样家教”的兴起,现代社会中分身乏术的家长们让家教当起了“代家长”,家教功能与概念的泛化究竟给传统家庭教育方式带来了什么?
“另类”家教迷人眼
寒假开始不久,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家属院的墙壁上看到一则“电话家教”广告:遇上难题只要拨个电话,就有老师辅导,包月20元,配合电话卡使用,既省钱又比“坐家”式家教保险……
张彦是兰州大学大三学生,他认为现在站马路找家教不吃香了,他今年寒假成为“网上家教”的一员,通过网络进行授课。他告诉记者,以前做家教是上门面对面授课,但有时因路程较远,来回要耗费不少时间,在网上做家教则可以省事不少。他每天通过QQ视频方式跟家教对象联系,在线上课。遇到自己也不明白的内容,还可以立即通过局域网进入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方便快捷。
家住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柳冰打算在寒假期间找个“心理家教”,帮孩子打开“心锁”。她说,自从孩子上了初二,学习不努力,言谈也少了许多。柳冰想找一个善于沟通,能跟女儿融洽相处的“心理家教”。
在兰州市做生意的王玲给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请了一个“住家家教”。她说,一放假就剩孩子一个人在家,她和爱人平时早出晚归,担心没人管孩子,工作时心里都不踏实,所以就找一个合适的“住家家教”照顾他。(新华网)[责任编辑:龙秋秀]1
09:03:16 东北新闻网
“另类”家教“忽悠”了谁?
记者调查发现,家教市场的需求催生了种类繁多的家教形式。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通过请家教给孩子开小灶,在短期内提高成绩,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而且,不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请家教,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也跟风请家教。有的家长甚至每科都请一个家教,一到周末,各科家教老师排着队来给孩子补习。
呼和浩特市民金海燕看到有人给孩子选择了网校,她也花3000多元给孩子办了一张网校的上网卡,使用后却发现网上的教材内容陈旧,且与当地使用教材完全不同,还有一些页面打开后都是空文件夹。
兰州市民胡海芬说,自己的孩子上高二,数学成绩不好,得知孩子班上有不少家长都请了家教辅导学习,也给孩子请了家教。可是,孩子从心里不愿接受这个家教,上课时心不在焉,抵触情绪很大,结果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产生了逆反心理。
对此,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青格勒图说,选择家教要慎重,如果学生自身没有学习的主观愿望,无论家长费多大劲儿,也帮不上什么忙。所以,在请家教之前,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采访中,一些家长表示,一方面升学压力大,另一方面工作忙,不得不想办法给孩子找家教。但是,现在家教形式多,找个好点的老师越来越难,往往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去判断。
兰州市第十四中学教导主任武诤认为,面对花样繁多的家教模式,家长和学生都应该冷静对待,选择时不要盲目跟从,应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式。已经放寒假了,家长不宜在假期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做到劳逸结合,学得认真,玩得也痛快。(新华网)[责任编辑:龙秋秀]
2
09:03:16 东北新闻网
专家认为: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在家庭教育中缺席不得
记者调查了解到,由于家长缺席导致家教效果打折,很多家长甚至指望通过家教来替代自己行使家庭教育的责任。
在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工作的杨玲给儿子请了个“住家家教”,这名大三学生不仅辅导孩子功课,还陪着孩子聊天。可才过了半个月,杨玲突然发现孩子对家教产生了依赖心理,学校发生的事会先告诉家教。她无奈地说:“本来是为了弥补对孩子教育的缺失,现在家教成了‘代家长’,孩子跟我和他爸的距离更远了。”
兰州市西北师范附属小学老师赵琴告诉记者,现在有些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的功课辅导甚至是教育的职责交给家教代办。赵琴认为,家长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在家庭教育中缺席不得。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阿尔泰说,由于大学生在家教市场中唱主角,这些在校大学生与孩子年龄差距小,往往容易沟通,孩子也会深受家教的感染,尤其是把大学生请到家里“常住”,孩子有可能对家教产生依赖心理。
阿尔泰认为,尽管当前家教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宽泛,比如除了辅导学习,还可以帮助孩子身心成长、参与社会实践等,但是这也绝对替代不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小学、初中时期,孩子们每天除了在学校学习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长不能以工作忙为借口忽略与孩子的沟通,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促进才能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帮助作用。
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刘满强调,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家长只有改变“父母管养,教师管教”的错误观念,认真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努力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做到科学教子,才能将孩子培养成有用之才。(新华网)[责任编辑:龙秋秀]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