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06年自主品牌轿车销售了98.28万辆,市场占有率为25.67%,与位列第一的日系品牌市场占有率相差仅0.32个百分点,名列第二。然而,这一好成绩的取得,不能掩盖目前自主品牌轿车产品整体特色模糊、没有形成鲜明“国别烙印”的现状。
正如每个国家都有特色菜肴一样,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产品也有鲜明的“国别烙印”。例如,说到德系车,中国消费者对其印象多是底盘扎实,动力强劲,安全系数高;说到法系车,外形浪漫,让高科技为人性化需求服务则是比较突出的特色;日系车省油,外观大气,但车身覆盖钢板薄;美系车体积大、重量大、排量大,油耗偏高;韩系车擅长拼性价比、配置等等。那么中系车的特色在我们脑海中有没有类似的浓缩呢?认真想一想,除了价格低廉之外,真正的产品特色其实非常模糊。
记者认为,中系车目前没有形成鲜明的“国别烙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自主品牌轿车的逐步崛起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由于长期以来实力太弱,自主品牌轿车根本无法大规模占领市场,目前也仅局限在中低端产品,没有形成全系列产品的覆盖力,当然也就谈不上形成什么整体特色。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走全面引进的路子,各国主要汽车品牌基本上都已被拿来国产,造成自主品牌“师从”较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自主品牌在利用“拿来主义”发展壮大自己的时候,太过囫囵吞枣,缺乏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过程。
记者认为,出于市场压力选择在战术层面走“洋化”路线之外,厂家有必要在战略层面认真思考一下,如何利用创新为手中的自主品牌打造出鲜明的中系特色。否则,收购、克隆、贴牌的路子不过是在用大把的银子换取坐坐“英国庄”的瘾罢了。
中系车“国别烙印”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却是自主品牌企业一天都不能忽视的。在形成真正“国别烙印”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尽早在安全、节能、环保方面与合资品牌产品平起平坐。
(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