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8日,是姜英殉职的日子。
这一天,新疆岳普湖县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气温骤降到零下七八摄氏度。吃过早饭,姜英把碗一放就往地里赶:“阿亚克色也克村新建的温室大棚还没有加防寒膜呢!”
到了地里,姜英指导乡亲们将一座座大棚盖上防寒膜,并亲自检查边边角角是否走风漏气。
她一口气干到下午4点多,共检查了66座大棚。
检查完最后一座大棚,姜英想坐在田埂上喘口气。可坐下去后,却再也没能站起来——劳累过度,导致心脏病猝发。年仅28岁!
“瓜乡长”
1998年姜英从喀什农校园艺班毕业后,被分配到岳普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2003年3月,又调到色也克乡,先后担任农业技术员、乡长助理、科技副乡长等职务。
色也克乡是个贫困乡。姜英刚到乡里时,全乡年人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
怎样才能让农民增收?经过调研,姜英认为,根据当地的光热条件,种“达瓦坤沙漠甜瓜”是一条致富捷径。色也克乡人均土地较少。如何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她提出了立体种植的构想。乡里在阿亚克艾曼里克村开发了200亩试验田,由姜英主持开展“架子瓜”种植试验。
“架子瓜”种植,管理难度大,出苗时瓜秧要搭在架子上,生长时要靠人工将“脑袋”扶上架。一亩地有1300多株瓜秧,姜英和技术人员每天要蹲下站起1000多次。
南疆的7月,溽热难当,人在密密麻麻的瓜秧中穿行,一会儿衣服就湿透了。一天干下来,小伙子都撑不住,但姜英却从没有叫过苦。
“架子瓜”试验大获成功。全乡很快大面积推广开来。为了让农民学会管理,姜英带领着乡农技站的干部们深入田间地头做示范。乡亲们亲切地称她“瓜乡长”。不到两年时间,“架子瓜”在全乡推广到1.3万多亩。一亩瓜的平均收入达到6000多元,比“平播瓜”种植收入高出近3倍。2006年全乡仅瓜一项人均收入就达1124元。
“瘦乡长”
“我在农村工作多年从来没有见过像姜英这样拼命工作的人。”色也克乡党委书记常光说,在甜瓜推广初期,姜英每天都一块地一块地地跑,亲自帮农民拌种子,手在药水里长时间的浸泡,粗糙皲裂得根本不像女同志的手。她买的摩托车两年多跑了3万多公里。
“去年夏季,甜瓜大面积得了‘白粉病’。姜英急得嘴上起了泡。每天天不亮就到地里指导农民喷药。一天要跑几个村。最远的村有几十公里远。从‘五一’长假起,就没见她休息过一天。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本来身体就瘦小,几个月下来她更瘦了,体重只有40多公斤。我心疼地叫她‘瘦乡长’。她是活活累死的!”色也克乡乡长克尤木·阿不都瓦依提哽咽着告诉记者。
“自从姜英到乡里工作,晚上10点以前没见她进过家。去年8月的一天,我到瓜地里找她,见她背着几乎与她身体一样重的喷雾器正在给瓜喷药,两条背带深深陷进肩胛。我急忙奔过去帮她取下喷雾器,发现她的肩头已经被磨烂了……”姜英的爱人张文虎边向记者讲述边哭。
“克孜乡长”
在岳普湖县色也克乡,说起姜英,无论男女老少,几乎没有人不认识她。不少农民把她看成是村组甚至是家庭的成员,遇到大事小事都找她。“克孜乡长”,是人们对她的又一称呼。
在色也克乡四村,65岁的买日瓦汗老人指着自家大棚前插着的一棵小树,含着泪对记者说:“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克孜’(维吾尔语:女儿)躺下的地方。怎么也想不到,这么好的人,这么年轻,就离开我们了……”
买日瓦汗老人拉着记者去看他家的大棚:“你看,这些小白菜、西红柿都是姜乡长指导我们种的。她去世的那天我听说她没有吃中午饭,连一口水也没有喝。我的克孜……我的克孜……”老人泣不成声。
1月3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追授姜英同志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区党员干部向姜英同志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