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姓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人维系血缘的隐性纽带。在人们熟悉的“百家姓”背后,还隐藏着约4000个并不常见的姓氏,一些古怪的姓氏是如何来的?姓氏的演进过程是怎样的?
作为中科院的研究项目,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用两年时间调查完成了《中国姓氏统计》,据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姓氏数量排序的“新百家姓”,调查人群数量将近3亿,基本涵盖全国,找到约4100个姓,而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姓达24000多个。
| |
大部分姓氏属于常用字
在全国目前使用的约4100个姓氏里,除去双姓、三姓,绝大多数是单字的姓。在这些姓氏中,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其中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可以轻松辨别的字。目前常用字只有3000-4000个左右,人们自然会产生联想:是不是所有的常用字都能当姓氏?
“可以这样说,目前大部分常用字都能在姓氏中找到。”袁义达并不反对这种说法。“无可否认,姓氏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具体有多少,精确数字难以得到。有些姓确属生僻字,一般人不见得认识,甚至有些姓在字典里都找不到,不过大部分姓氏还是属于比较普遍的常用字。”
姓氏数目难以精确统计
目前已有的4000多个姓氏的数据,是通过公安部门统计得来的,这看似权威的数据也不能令人信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冷僻的姓氏虽已记录在案,但并不表示确实存在。这需要通过大量的调查才能证明。”另外,这些数据中很难看出一些小姓的具体数量。“也许有的姓氏只有一个人、两个人,那这个姓氏是否存在就很值得怀疑,一点误解、口音以及别的意外事件都会造成姓氏数据的不准确。”
袁义达举了个例子。“‘亿’姓非常难找,这不是表示在身份证系统中没有姓‘亿’的,相反,我们发现有些地区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姓‘亿’的数据存在。当我们赶到当地调查时,这些姓‘亿’的村民说,其实他们姓‘倪’不是‘亿’。在当地方言中,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可能在某个时期弄混了,导致身份证上均为‘亿’。身份证改姓名是比较复杂和困难的,因此数据库中的‘亿’至少在当地并不存在,他们坚信自己姓的是‘倪’。”
“还有一些情况也会造成统计失误,比如一些少数民族的姓名,一个少数民族人如果叫德德马,在一些不清楚少数民族传统规律的人统计过程中,也许就会统计成姓‘德’,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此真正姓氏有多少,存在多少,目前都还是比较模糊的概念。”
中国的姓氏少了两万多
从历史上看,中国人的姓氏曾多达24000多个,目前只有4000多尚存。
袁义达认为:“从规律上看,小姓消亡,大姓兴盛是明摆的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人进入中原后,大量改为汉族的姓。元、清等朝代,大量外族人进入中原,汉化后加入了汉族姓氏队伍,实际上一些小姓还是有其自己的生命力。”
部分普通人看来从未见过的姓,都是聚集在某一小块地域。同姓人口相对集中,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姓氏的作用。
子随父姓的概念也不是铁定的,不少人接受母亲的姓。父母双方可以商量子女采用哪一方的姓,并不是说生了女儿,姓氏的延续就难以为继。
不过,袁义达表示对于稀有姓氏的保护目前只是自然的、自觉的一种行为,官方并没有什么法规对稀有姓氏采取优惠政策。“姓氏可以更改,并非要强制保护,这和民族、基因等保护不尽相同。”
新的姓氏正在逐步生成
随着一些姓氏的消失,新的姓氏也在逐步生成。“其实目前还是有一些新的姓氏在产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稀有姓氏的消失。”袁义达说,新的姓氏产生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父母姓名合二为一。孩子是父母的结晶,为了纪念,取其父亲名字和母亲名字中的一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孩子新的姓,这种情况往往是双姓,两个字可以是父母姓的组合,也有是名的组合。例如父亲姓李,母亲姓王,给孩子取的姓就是“李王”。这样新的姓就产生了,这种情况在福建、广东比较多,台湾也有。但这样生成的新的姓并不稳定。姓“李王”的人给自己孩子再取姓,也许又会改回“李”,也许还会是别的什么。
第二种情况就是,父母给孩子新的姓,和父母的姓名毫无关系。袁义达说:“我们发现有人姓‘一’,这个姓并非传统存在,其实是父母通过考虑,给孩子挑的一个新姓。”
姓氏透露遗传基因密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传统上中国人都随父姓。
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这样的巧合让姓氏和基因联系在一起。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他的后代。在理论上理想的情况下,具有同一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
袁义达解释:“如果你把每一个姓氏看作一个遗传基因,那么姓氏的遗传和分布,就可以体现一个种群基因的遗传和分布,这就解释了不少姓氏聚集区有着同样的一些特性和遗传疾病。”
据新闻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