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百姓安康息息相关的医疗改革,总能吸引关注的目光。
近日,四川一家医院宣布,把挂号环节从就医流程中彻底“删除”。取消挂号后,由导医将患者直接带到医生面前,以简化看病手续。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工作重点。
门诊挂号,是群众就诊的第一道关口,患者通过挂号的方式与医生“对号入座”,这本是尊重患者选择权、尊重医生劳动成果的好事。然而,由于管理不善,使这种配置资源的方式出现了种种漏洞,不但没有方便患者,反而增加了就医程序,加重了患者的就医成本。门诊挂号成为号贩子牟取暴利的“工具”:只要有专家号,就能从患者手里拿到几十倍于挂号费的“辛苦费”。扭曲的门诊挂号制度,加剧了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
在这种情况下,改革门诊挂号制度确有必要。然而,究竟如何改革却需要仔细研究。在取消挂号流程的医院,人们发现,取消挂号,并不能解决群众就诊等候时间长的问题,很多患者认为,与其守在诊疗室门口排长龙,还不如拿着挂号单心里踏实。可见在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取消挂号的出发点虽好,却并未见得结出善果。
况且,改革不是保护既得利益者,但也不能损害合法受益者。挂号费是医生技术价值的集中体现,医院取消挂号费后,患者可以免费看病了,但医生的工作却无法得到相应回报。目前,普通医生的挂号费仅3—10元,还不如理发店师傅,属于明显的“脑体倒挂”。取消挂号费后,虽然为患者省了钱,却降低了医务工作者的合法劳动收入,甚至有可能导致开大处方的现象加剧。
从一定程度上讲,取消门诊挂号的“医改”是缘木求鱼。从道理上来说,医生作为一种职业,应该凭医疗水平和服务获得应有的回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医院和医生,都是靠工作量和病人数量获得收入。而我们的问题恰恰是“医疗”收费太低,“药费”含量过高。“以药养医”的不合理体制,不仅造成了医疗法则与医疗道德的剧烈冲突,也直接形成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困境。因此,医改的方向应当是以提高医疗服务技术价格,代替虚高不下的药品价格;用“以技养医”,取代“以药养医”。如果把医改简化为“取消挂号费”,恐怕并不符合医疗体制改革的初衷。
医改不能简单化。只有制度设计周密和配套措施合理的改革,才能既尊重和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又让群众真正地享受到改革的实惠。
更多《人民时评》请登录人民网www.people.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