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棒交给谁——温州:家族色彩依然浓邗江:九成希望传子女
浙江日报温州分社社长王纲(以下简称王):外界认为,“民企二代”会是当下温州的一个热点,而在温州,颇有点“外热内冷”的味道。
目前绝大多数民企依然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短时期内,“子承父业”并没有错。
正泰集团设立了“败家子基金”。目的就是避免盲目的子承父业带来的企业风险。对该基金,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的解释是:“正泰有100多个股东,其中有9个高管。我们鼓励这些股东的子女念完书后不要进正泰,到外面去打拼,并在打拼过程中对他们进行观察和考验。若是成器的,可由董事会聘请到集团工作;若不成器,是败家子,我们原始股东会成立一个基金,请专家管理,用基金来养那些败家子。”这或许是南存辉对第二代的一种另类激励法。
新华日报扬州记者站副站长樊万朝(以下简称樊):这两天,我在邗江调查了10多位民企老板,发现“老帅”们对权力移交问题很慎重。他们90%以上都希望子女接班。江苏金方圆集团总裁宓仲业就认为,家族式企业并非一无是处,家族传承与现代企业管理也并非水火不容,世界上不少著名企业都是家族化的传承模式。在他的眼中,接班人关键要有过人的智商,更要有过人的“情商”。能做到这些,家族传承也可以发挥不可比拟的优势;如达不到,企业就要另寻他途了。
[温商点睛]金兴国(江苏省浙江商会副会长):家族企业并不等同于家族管理。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家族企业开始尝试让“接班人”在股权上占大头的做法,同时让一些经营管理能人在企业董事会中占有席位。“接班人”放手让这些董事会成员开展经营。
“少帅”培养途径——
温州:“留洋”成为首选邗江:营造人才“生态”
王:虽然在吃苦精神等方面,二代可能弱于第一代,但由于父辈在子女教育上舍得重金投入,温州“民企二代”的智力资本、知识储备、视野宽度、创新意识等已经远远超过第一代。
樊:邗江“老帅”们在创下“基业”的同时,更注重在实战中摔打第二代。柏泰集团老总柏万林之子柏林斌学成之后进入柏万林创办的企业。老柏让他先蹲车间,从整烫工做起,后进入缝纫车间从事管理,再派往公司驻外办事处摔打。理论和实践兼备后,老柏甩给儿子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让儿子去跑外贸市场。也就在这期间,柏林斌把“柏泰”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外贸订单一个个接了回来,随后便被委以了重任。王:时下,“子女留洋”成为许多温州企业家培养接班人的首选方式。他们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企业主必须拥有全球化视野。如康奈集团的老总郑秀康把儿子郑莱毅送到英国留学。郑莱毅回国后,成为郑秀康的左右手,屡屡有独到的见解和大手笔。
樊:为帮民企“少帅”们迅速成长,邗江地方政府竭力提供优良“生态”。区里创办了“邗江企业家论坛”,全区130多家重点规模企业的企业家作为论坛会员。一年四季,季季有论坛,论坛“菜单”由学员选择,主讲者由政府聘请;还与扬州大学共同开办了MBA班,已有近300名经营管理者参加专业培训。
[温商点睛]金兴国:让子女进行各式各样的“补课”与摔打,目的就是一个:以正规化、制度化超越父辈。
“少帅”上任效果——
邗江:青胜于蓝温州:产业升级
樊:从邗江10多例“子承父业”的交接中发现,许多新掌门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扬州亚华生物科技公司现任老总沈刚,便走出了一条与父亲沈义祥靠低档次产品“麻醉包”起家所不同的路。去年8月初,“亚华”和中科院理化所共同开发的“微创冷热聚能刀”,通过了国家权威部门检测,一下子使公司走在世界治疗肿瘤产品的最前沿。
王:同样,温州民企二代,不囿于父辈开创的事业,而是用新的视野、新的知识结构,实现了一种产业的跳跃,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天空。挺宇集团创始人潘挺宇,在女儿潘佩聪18岁时就把总经理的帅印交给了她。但二代掌门人却不满足于“传统制造”,开始将触角伸向文化产业。潘佩聪投资拍电影。一部《静静的嘛呢石》获得了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金鸡奖”导演处女作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成为第一位走上国家级电影领奖台的温州企业家。
[温商点睛]金兴国:温州人和邗江人都是一个相当务实的群体,“少帅”们有创新优势,掌印后,企业竞争力正得到大幅提高,不管在产业链的延伸,还是品牌的打造,还是管理的现代化上,都有质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