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展示
王小萌1980年出生
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成员早报记者苏丽艳文/图
初见东北女孩王小萌,是在白鹭洲的一家颇有名气的酒吧。
她扎着马尾,身穿帅气的马甲和短裙,脚蹬长筒靴,专注于手中的电小提琴,脸上的表情生动而丰富。
再见东北女孩王小萌,是在造纸厂的一幢颇有年月的宿舍楼。
她从五楼的阳台探出头来,接着扔下一把钥匙,算是给了约见者一张不同寻常的“通行证”。借由这张“通行证”,记者看到了一个不同的王小萌———未施粉黛、爽朗健谈,还稍稍有些慵懒。
变故
其时,她刚成为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的正式成员不久,在酒吧拉小提琴,用她的话说,只是“玩儿”,算是在业余时间帮朋友捧场。
然而,说到自己的“酒吧生涯”,王小萌还是有很多话题。
王小萌1980年出生于辽宁沈阳,1999年考入厦门大学音乐系。她的父母都是老师,父亲教小提琴,母亲教舞蹈。受父母影响,身为“乖乖女”的她从4岁便开始学习小提琴。
如果不是上大学时的一场变故,王小萌的人生轨迹也许会和大部分“80后”的独生子女一样:经历幸福无忧的童年,顺利升学,顺利就业,然后步入婚姻。
偏偏上帝和她开了个玩笑:2000年4月,最疼爱她的父亲意外身亡。
那时,王小萌还是一个梳着辫子的懵懂女孩。虽然在此之前,在师兄师姐的带动下,她已经有了勤工俭学的经验,生活已渐渐独立,亡父的打击,对她仍是巨大的。
她为此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仍然坚持每天晚上乘坐35路公交车到咖啡厅拉小提琴,一小时的报酬是30元,一个月赚900元。
漂泊
王小萌的“酒吧生涯”是从2000年10月开始的。
与此同时,她有了初恋男友。
那家位于滨北、名叫“面具”的酒吧,当时在厦大东区的宣传栏上贴了一张招聘启事。王小萌和两个师兄一起去应聘。
由于缺乏舞台经验,他们没有得到认可。巧的是,王小萌把耳环落在了酒吧,和舞台总监有了第二次见面的机会。在他的点拨下,她从录音出碟开始,学会了很多,最终得到了在酒吧演奏的机会。这位舞台总监,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她的男友。
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初恋,维持到2001年的暑假无疾而终。在此期间,王小萌曾到过几间不同的酒吧演奏,有一段时间,甚至在一天之内连赶3个场:两个酒吧、一家餐厅,一个月可以赚7000元。为什么这么拼命,王小萌自己也说不清。
“外人大多以为学艺术的大学生比较复杂。其实,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思维方式是很简单的。”王小萌说,也许是她比较幸运,虽然从2001年暑假离开“面具”后,直到2003年7月大学毕业,她又碾转更换了好几家酒吧,但这些酒吧都是比较“纯粹”的。母亲远从辽宁赶来参观她所“司职”的酒吧环境,也并没有反对。
她的演奏和表现力越来越成熟,也借此结交了很多朋友。
2003年8月,王小萌大学毕业,果断地结束了这一段漂泊的“酒吧生涯”。理由很简单:在此之前到酒吧演奏,只是自己勤工俭学的方式,她并无意将此作为自己的工作。
希望
毕业后的王小萌,成为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的编外成员。除了参加乐团的演出,她还在业余时间教孩子们拉小提琴。这是她觉得最快乐的事情。
其实,她的演奏在厦门已小有名气了。在一些酒店的庆演、大型车展上,常常可以看到拉着小提琴、神采弈弈的她。
可是,她却宁愿在周末的清晨,搭乘最早的一班公交车,到岛外的培训班和孩子们一起拉小提琴。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她觉得很轻松。
“小提琴给我带来很多快乐。每个在台上演奏的人,都是人越多,越乐于展现自己。”王小萌说,生活中的她,其实是一个特别大大咧咧的人,她喜欢交友、仗义,希望生活简单而有规律,哪怕只是每天上班、下班,两点一线。
谁能想到呢?这个经历了变故和漂泊的“80后”女孩,其实最想当的是———贤妻良母。
遗憾的是,有过感情创伤的她,如今不再轻易敞开心扉。
|